篆刻艺术的章法布局(15)

2017-08-03 09:04:25 来源:《中国书画报》 点击:

 

12.疏密法

              在篆刻艺术中,入印文字的笔画繁简并不以印人的好恶为依据,而是需要印人在章法布局中从文字繁简结合的角度上针对疏密关系进行综合权衡。对于书法的疏密布局,清代书家邓石如指出:“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其意在强调,书法创作既要注意笔画的密(实)处表现,又要关注笔画与行间的疏(虚)处营造,使其在字里行间布置得宜、疏密有致、相映生辉。事实上,在章法布局中对于疏密关系的处理不仅在书法创作中大量体现,还在篆刻艺术的布局关系中得以展现。

             在印面布局中,疏密法的布局方式大体有五种表现。一是由入印文字笔画繁简所造成的疏密对比。这在汉印中较为常见,如“广陵王玺”(见图一)和“勮令之印”(见图二)均体现了这一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印的入印文字在印面中虽各占四分之一面积,但前印的“王”字笔画较少,与其他三字形成了三密一疏的对比关系;而后印的“勮”字因其笔画较多,与其他三字形成了一密三疏的对比关系。清代吴让之创作的“迟云山馆”(见图三)在疏密关系的布局方法上明显受到了汉印影响。二是在保持文字笔画自然繁简的基础上,通过错落布局使其呈现出上下或左右的疏密呼应对比。如黄牧甫的“西凤楼客”(见图四)、“陈三立印”(见图五)均是此类。而汉印“王产印”(见图六)则是在左右疏密布局中获得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新莽时期的官印“执法直二十二”(见图七)由于两对角的文字疏密对比过分强烈,使其印面关系在无形中造成了视觉上的失衡。此印虽不宜效仿,但“二十二”三字未做任何艺术化处理恰恰反映了汉人制印时很少有随意增减笔画或改易字形的习惯。三是在印文布局中秉承随形就势的思想。某字笔画过多但又无法省减时,只能随其结构的实际需要而加大其所占面积,使其在整体布局中借助所占空间营造出左右或上下的疏密对比。如汉印“张寿私印”(见图八)、“长寿单印”(见图九)等均体现了这一思想。四是在入印文字较多的情况下,将入印文字匀整布白的同时,使笔画较为简单的文字在多角度呼应中借助负空间统筹疏密关系。此举不仅可以很好地统一印面,又能使其部分文字在特异表现中为印面增添鲜活的个性气息。如黄牧甫的“萧氏西园藏书画印”(见图十)和陈曼生的“玉人天际之斋”(见图十一),前者的“氏”“西”“印”三字及后者的“人”“之”二字,均是在巧妙的呼应中与印面其他字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印人在实际创作中,往往会在随形布势的同时将部分笔画简单的文字加以适当表现,使其在印面中展现出既出乎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特异效果。如黄易的“姚立德字次功号小坡之图书”(见图十二)和钱松的“恨不十年读书”(见图十三)两印中的“小”和“十”等字,虽笔画简单,但在疏密对比中展现出既特异又不逾矩的整体效果。五是对于因笔法繁简而造成疏密对比悬殊的文字,诸多印人还常借助阴阳文结合的方式,在展现其疏密关系的同时从视觉均衡的角度弱化其对比程度,取得和谐统一且又极富机巧的印面效果。如汉印“焦寿之印”(见图十四)、“高亥私印”(见图十五)和“郭细游印”(见图十六)即是如此。这种在疏密对比中弱化的举措还在文字间的距离伸缩中得以展现。如林皋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见图十七)和奚冈的“汤古巢书画记”(见图十八)均是在拉开文字距离的同时,使其在疏密对比中规避了因强烈对比而产生的突兀感,布局思路可谓别出心裁。

             疏密法在篆刻布局中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够较好地展现出入印元素的对比关系,还能强化印面的视觉张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既需要关注文字结构本身,又要深入表现入印文字间的顾盼关系,不宜仅仅注重对比而忽视统一,否则就会在舍本逐末中顾此失彼。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