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的章法布局(14)
11.对比法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其审美认识与审美创造融合为一体的活动。作为审美主体的艺术家,其在广泛的实践中对美的发现与认识,经过自身的主观改造创作出新的审美对象,即艺术品。艺术品的产生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又集中展现了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作为传统的视觉艺术,篆刻在自身的形式构成中,除了外在的章法、字法和刀法因素外,其重要的审美内涵还表现在印人审美意识的主观表现中。这种主观表现主要是借助入印文字的疏密、大小、长短等诸多因素,在对比与统一中得以实现的。在篆刻艺术中,对比法的运用既是篆刻艺术常见的布局方式,又是调整印面的有效手段。
对比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或比较分析法,即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评价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戏剧、音乐、绘画等诸多艺术形式中都较为常见。在篆刻艺术中,对比法的运用即是将对立的两个元素或一个元素的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使其在深入的比较中进一步强化被表现元素的个性特征,以强化印面的艺术效果与表现张力。其在篆刻艺术的布局关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强化对比元素的个性色彩,使其形象更鲜明,给人的感受更强烈;二是在对比元素的巧妙营造与深入表现中进一步强化印面的审美意趣。
从诸多艺术形式的创作要领来看,艺术作品并非由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成,而是需要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梳理与分析诸多素材的同时,依照自身的创作意图和各类艺术形式的创作原则进行统一创建、组织与构架。这是创作素材向物化转换的必要途径。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结构层次上,我们可将其分为外在的物质形式与内在的精神内涵两个方面。由于精神具有无形的特点,故其在操作层面上难以把握,这就需要艺术家积极借助外在形式来进行内在精神的深入展现。只有依托外在的具体形式,精神内涵的展现才有所附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印面布局的内涵建构需要印人在整体统合入印元素的同时,使其在对比与统一中深入丰富印面的精神内涵。
在篆刻创作中,从对比法的运用情况来看,其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为了丰富印面的细节内涵,诸多印人在强化入印文字的对比变化中完成了“艺术贵变”的审美自律。如汉印“曲阿长印”(见图一)在入印文字的强烈对比中展现出简率果敢的气度。该印摒弃了平均布局的常见方式,借助文字间的宽窄变化,使其在强烈的对比中获得了笔画劲挺、精神昂扬的审美意趣。由于该印左、右两列宽窄差异明显,所以为了避免横势与纵势的对比过分强烈,印工在将“曲阿”二字上调的同时,使“长印”二字的重心向下,在字势上使两字组形成错落分布,并在丰富的动态展现中获得了重心均衡的印面效果。在入印文字的对比调和中,李刚田创作的“延寿”(见图二)则从外在形式上,借助方圆对比展现出稳健灵动的审美意蕴。
第二,诸多印人在印面的细节调整中,往往借助粗细、长短、曲直等对比因素,使方整的印面获得富于变化的灵动气息。如汉印“霸陵园丞”(见图三)在布局中采取了常见的平均法。此种布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匠心独运。从线形上看,印工通过点画的粗细与曲直对比,使该印在均衡分布中获得了意味隽永的灵动气息。我国传世的诸多印章经过千百年的风霜剥蚀,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面貌,但也在无形中展现出斑驳浑厚的特殊美感。从汉印“昌黎右尉”(见图四)的残蚀情况来看,该印不可避免的残破却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外虚内实的印面结构。其虚处自然灵动,实处厚重稳健,在虚实对比中展现出气韵生动的精神气象。
在篆刻布局中,对比法的运用并不是仅局限在大小、长短、曲直上,还有完整与残破、工稳与率意等诸多因素均可作为对比表现的载体,并被广泛运用于创作中。在针对入印元素的深入分析与梳理中,我们只有开阔思路,深入分析与梳理,才能在创作中展现出鲜明、生动、丰富与新颖的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