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官,是书画家,更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2017-12-13 14:28:19 来源: 点击:
        毛公鼎,铸造于西周晚期,为毛公所铸,因此名为“毛公鼎”。此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造型质朴稳重,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

“晚清四大国宝”之一毛公鼎

        鼎内刻了五百字的铭文,是毛公向周宣王进言的记录,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对研究西周的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毛公鼎铭文拓片

        毛公鼎的传奇故事

        毛公鼎从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县重见天日直到解放前,曾经数次转手,伴随着坎坷的民族命运,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许多外国人尤其是日本人曾想染指这件青铜器,但在爱国人士的机智周旋下,毛公鼎最终没有流失到国外。毛公鼎现在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被视作该院的三大镇院之宝之一。

        这位爱国人士是谁呢?

        他是高官,是书画家,更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他叫叶恭绰

叶恭绰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叶恭绰前往香港避难。毛公鼎十分沉重,无法带走,他将其藏在了上海的家中。

        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时的叶恭绰

        日本军方想尽了办法打听宝鼎的下落,却数次无功而返。日本人声称:“就是把上海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出宝鼎”。叶恭绰忧心不已,此时此刻,他想到只有一个人最值得信任,那就是他的侄子,叶公超。

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

        叶公超风尘仆仆赶到上海,还没来得及处理毛公鼎,就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了。

叶公超被捕时的上海住所(卫乐园)

        宝鼎被日本人觊觎,侄儿又被日本人扣押,令叶恭绰更是心急如焚。 正当叶恭绰六神无主之刻,一位能工巧匠帮助了他。这位工匠帮助叶恭绰伪造了一个假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叶家把这个假的宝鼎送给了日本人,总算是暂时骗过了日本人。然而,如此终究不是长策。如果日本人发现了宝鼎是假的,那麻烦可就大了。

        1941年,在日本人的严密监视下,叶公超依然没有辜负叔父的嘱托,历尽艰险地将毛公鼎偷运到香港。宝鼎的安危暂时得到了保障。

抗战时期的文物转移(资料图)

        让我们为叶恭绰点赞!当国宝危在旦夕的时刻,这位中国曾经的铁道部部长毅然护宝,为国家留住了重要的历史文物。

        遥想当年,半壁江山沦陷的乱世之中,人人都只求自保,贪官们想尽办法多捞一笔,平民百姓只求自己一家老小平安。很少有人人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宝。

        然而,叶恭绰作为中国曾经的铁道部长,却没有利用旧有的关系网发国难财,也没有只顾自己的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保护国宝而奔波流离,提心吊胆,最终将这件无价之宝献给国家。

        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叹。

        他是高官,是书画家,更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

        历史意义

        《毛公鼎》笔法精严,结构劲健,疏密有致,成行成列,显示出周代审美文化追求整齐、规范的独特面貌。

        线条极尽浑凝拙朴,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貌,强有力的线条与井然有序的章法排列显示出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向,这时的“有序”是先民们最高的理想,有趣的是在他们向整齐的装饰之美迈进时,周人的进退有节“莫不令仪”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