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变法出新意”的颜真卿书法!
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故又称“颜鲁公”。为官忠直义烈,安史之乱时,首举义旗,抗击安禄山,维护国家统一。75岁时,为劝降叛臣李希烈而遭扣囚,两年后以身殉国,享年77岁。舍生取“义”,成为万世楷模。
颜真卿是唐代最具创造力的书法家,其书法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行草书著名,雍容壮伟、气势磅礴,一 派盛唐气象。 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书法的影响,摒弃了以姿媚为上的风气。楷书雄伟端庄,天骨开张,用笔杂糅篆籀,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他的楷书作品存世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当属早期作品,颜书的特征还没形成,结构平正匀稳,用笔严谨,强调实用性,此也是秉承家训不以书自命的产物。
55岁左右书的《藏怀恪碑》和《郭家庙碑》属中期作品,个人风格初具,字形偏长,重心偏上,造型比较挺拔俊美。71岁所书的《颜勤礼碑》当属晚期杰作,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立的碑,1922年出土于西安,点画、字口清楚完整。其结构较中期更为端庄、大方,字形修长俊美,用笔沉稳厚重。有意思的是,颜真卿60岁以后的好多晚期作品却不像《颜勤礼碑》那样,而是重心居中,字形偏方,更多具有朴拙教厚的形态,如《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宋璟碑》、《李玄靖碑》等。
这也说明颜氏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其代表作为70岁以后所书《勤礼碑》、《颜家庙碑》,结字一改初唐诸家的瘦长而为偏长或偏方,重心偏高或居中,端庄雄厚,楷法严格。变侧身取势为正面示人,外圆内方,正而不拘,生而不险,笔势浑厚堆强,笔力内含,中锋为上,点画对比强烈,他满稳实,线条團润。颜书以筋胜,柳书以骨胜,被世人带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不仅是位彪炳千秋的楷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行草书大家,其行草书作品有《祭侄文稿》《争座位稿》《祭伯父文稿》、《湖州帖》等,是创造“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圣手。《祭侄文稿》作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是颜真卿50岁时为祭其侄颜季明而书的手稿。季明因抗击叛军而惨遭杀戳,其时正当英年且归葬时已无身躯,仅存头颅。抚今追昔,撕心裂肺,哀思郁勃,故其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其意当不在文字之间,而顿挫纵横、泻千里, 终为千古绝唱。其用笔或凝重、逍劲,杂以流利,或若策籀,或若镌刻,线质劲健时出舒缓,其妙解处若出天造,墨色变化任其自然。由于是文稿, 一次蘸墨,疾书数行,形成千湿燥润的强烈对比。
所谓“千烈秋风,润含春雨”,唯此作当之。另外,该作结字大小错落,字距与行距的变化丰富,对比强烈,几处的自然留白也是整幅作品的透气处,加上与几处涂改部分浓厚茂密的对比,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犹如作者哀极愤怒之心声和真挚激越的情感,并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