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的敦煌残片,告诉你赵孟頫有多牛

2018-08-29 15:29:22 来源: 点击:
先看图

这不就是赵孟頫的字嘛!

对,好多书友第一眼的直观感受是赵孟頫。

不过,这幅字比赵孟頫的年代整整早了500年!

这件文书是敦煌藏经洞中的书法,

是法国人伯希和1908年盗走的大批书法之一。

全图

从书法用笔、结体来说,的确很是“赵孟頫”。

而且是赵孟頫的风格

再看看高清局部

整整早了500年,

为何和赵孟頫晚年作品长的这么像?

这要从赵孟頫书法取法说起。

元代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据说一日能书三万字

可知赵孟頫学书的刻苦程度无人可比

能开一代书风不是空穴来风

吴荣光说:松雪书凡三变

元贞(1295年,四十二岁)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

大德间(1297年,四十四岁),专师定武褉序;

延祐(1314年,六十一岁)以后,变入李北海。

对于赵孟頫师承李北海,王世贞说:

赵氏虽师法李北海但没有李北海书法的“佻”和“劲”,

杨守敬对赵孟頫是褒赏有加:

赵孟頫学习碑刻留存下来的东西是最多的

而他学碑也是学习的李北海,

并且达到能高出宋代人,

又比本朝的人好的地步。

        赵孟頫碑刻学李北海,却没有具体的时间,为了探寻这一疑问,找了一些赵孟頫和李北海的作品,针对其50岁大字楷书作品与李北海墨迹本《出师表》为参照发现许多用笔结体方面有相类似之处。

        横折起笔都是露锋起笔,向左有一个动作,之后才顿笔写横

        钩的时候都有顿笔,在钩与竖交接的地方有一些小的突起,这个钩的时候用笔是相似的。

        左竖下面收笔稍重,且有向右下角倾斜的笔意,用笔上也能感受到赵字的感觉。

        从其作品中找出与唐人手迹相对应的字放在一起做个对比、赵孟頫晚年的作品会更接近。从笔法、气韵中看二者相似度更高。

        竖画都有一些向外弯曲的笔意,比较明显一些。横折露锋起笔,行笔越来越轻到折处调整笔锋,在由重到轻运笔,两人的行笔过程都极其相似。

        “而”字的比较,字形相似都偏扁,横折钩的横都是左低右高,横折弯钩的弯停蓄曲折都很含蓄,钩都是平钩,下呈成一个三角形,上面偏水平。

        捺笔的比较,捺脚波磔处用笔含蓄,每个捺脚的上方都有向上拱起的弧形,说明两位书家写捺用笔相似。

        门字框有一个共同点,左边短右边长,门字右边的横折钩的折很长,且是两头重中间细,稍稍有一些向里的弯曲,看上去富有弹性。

1200多年前,敦煌写经者的一幅字

500多年后,赵孟頫凭一己之力高举复古大旗

打破时代束缚远涉魏晋

顺流而下接驳唐人

妥妥的书坛清流了

即使在今天,

那更是神一样的人物。

说赵孟頫字俗的人

你可以倒是可以试试

在今天,你能否跳出国展的味道

写出晚清民国的书风来呢?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