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文典籍的应用 ——浅谈《秦光明篆书唐诗》

2018-07-13 10:33:27 来源: 点击:
                论金文典籍的应用
           —浅谈《秦光明篆书唐诗》
                                                          文/车萱
 
 
题纲:中华金文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中华文字在先秦时期经历了甲骨文、金文、楚简帛、侯马盟书、石鼓文、古陶古玺古币文等大篆字体;至秦朝统一文字,始制小篆,构成了完整的古文字体系(书法中的篆书体系)。
        作为世界上最具特点的中国汉文字,有着任何其他民族文字所没有的突出优点和丰富内涵。它直观、简洁,最能确切地表达各种人的意念,它的每一字符笔划,对语言并没有绝对的依赖性,却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还能准确地传递信息。中国古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之母;它嵌镌着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伟大民族的历史脚印。
        作为汉古文字中的金文,是汉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起源,一直作为汉文化研究的重要依据。为历代学习书法的人们所重视,近现代金文更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载体。
        古代称铜为金,金文就是各种青铜器上或铸或刻的铭文,故又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钟鼎彝铭。金文和甲骨文在商代并存。甲骨文主要集中在商代,少量见于西周,偶见于春秋;而金文历经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到战国晚期衰落,至秦汉犹有馀音,大约经历了千馀年的发展变化。铭文散见于出土或留存于世的各类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中,铭文多记述祭祀、戎事、册命、赏赐、训诰、律令、诏令、乐律等内容。因而历来备受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经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重视。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页)的龚自珍《说彝器》云:“凡古文,可以补许慎书之阙;其韵,可以补《雅》《颂》之隙;其礼,可以补逸礼;其官位氏族,可以补《世本》之隙;其言,可以补七十子大义之隙。”作为诗人、文学家的龚自珍见解如此,其金文意义可知矣。
 
    
        对金文的研究,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最早于西汉张敞考释“美阳德鼎”铭文开其先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说“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王辉的《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记述:“《说文解字》一书收入225个异于小篆的籀文,其中223个与金文相合”。从北宋开始,历元明清,至当代,研究金文的论著渐成体系,各大学者在摹录器形铭文,古器考订,铭文考释,专题性考释(纪年、邦国、族名、人名、地名、官名、律历、兵制、礼制、史事、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金文字典编纂等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海外,金文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日本学者白川静就著有《金文通释》、《金文的世界》,等等。
金文典籍的应用在现代显得愈发重要。迄今,各类金文集录工具书所收器铭总数超过万件以上,那么各个时段各类材料金文到底有多少字?据刘志基所著《中国文字发展史•商周文字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记载:殷商金文字形总量1507个,西周金文字形数量2870个,春秋金文单字1458个。常用单字约四千,常见字大都已认识。仅容庚编著《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正编所收字头即有2420个。
        以上各类理论研究、金文字书与青铜器铭文(原器拓本等),早已成为现代金文研习及书法创作者的参考或借鉴文本。    
        金文由于是按照墨书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再翻范铸造出来的,加之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所以许多金文字迹都能很好地体现出墨书的笔意,比如运笔提按使转、笔划轻重粗细,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也为后人进行书法研修提供了临摹素材。
        受时代和地域影响,各时期的金文书风各异。商代铭文字数较少,字体图像性较强,线条多首尾尖、中间粗,多波磔,突显着古朴浪漫的坦然风格。代表作品有后母戊鼎、小臣俞尊、戍嗣子鼎铭。
        西周初期金文字体承商代遗风,总体清秀隽美,首尾出锋,结构严谨,行款自如。何尊、康侯簋、大盂鼎铭风格瑰异凝重,保卣、作册大方鼎、召卣、令簋
        铭雄奇恣放,利簋、天亡簋铭质朴平实。西周中期金文笔划粗细均衡,排列整齐,布局合理,逐渐形成笔道柔和、字划圆浑的风格。史墙盘、卫盉、师虎簋、大克鼎铭各领风骚。西周晚期金文字体规整柔美,风格端庄肃穆。㝬簋、㝬钟、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铭文最为著称。
        西周长篇铭文大为增加,如早期大盂鼎铭291字,中期史墙盘铭284字,㫚鼎约380字,晚期大克鼎铭290字,散氏盘铭350字,毛公鼎铭多达499字。古代留传下来的这些皇皇巨作,虽历经数百代皇朝,仍可窥出其原文墨线的雄姿洒脱,这也因此成为后人研习、汲取金文精华的最佳临摹范本。
        春秋战国社会剧变,学术百家争鸣,此时金文初多继承西周晚期风格,稍后则各成体态。代表作秦公簋、陈曼簠、中山王器、栾书缶、鄂君启节铭文皆别具一格。
        清代以前,对金文的研究多体现在铭文摹写、考释上,偶有书家用金文进行书写,但并不为世人学者称道。清代中叶乾嘉考据学兴盛之后,特别是清末民初,社会上的文人墨客对古文字研发的兴致导致了金文书法创作的蓬勃兴起,由此产生了一批运用金文进行书法创作且饶有造诣的大家,如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黄士陵、罗振玉、丁佛言、王福庵、邓尔疋、朱復戡、容庚、商承祚等人,他们对金文书法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
 
        作为先秦文字的金文在书写的应用性及书法的普及上始终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于成熟的隶楷行草等汉字书体,金文一则识字较难,让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二则众所周知,吉金拓片是学习金文的重要临摹工具,然岁月侵蚀,彝器残损,字形漫漶,在所难免,因此拓本字迹模糊不清,效果失真时,将不利初学者。如果不明其源,照摹其形,容易错讹。这些客观原因,也相应制约了金文书法的学习。
        从罗振玉、马衡、容庚、郭沫若、殷涤非等考古学家对古文字的研究开始,现代考古学家之外的汉古文字习书者们都呼唤能有一本全面而明晰的通用古文字字典出世,期盼在继承中华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能有一本较为完善的古文应用典籍。
 
        由青年书法家秦光明编著的《秦光明篆书唐诗》(金文手写稿2018年5月,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用金文创作的唐诗专集。该书论著六万馀字,依据具体字例,共引用文献、诗例约1300馀条,对于唐诗用字、篆书用字、以及书法创作中一些极易混淆的字作了详细的辨正,甚惠学林。或者说,该书可以成为系统梳理篆书用字方法的工具书。
        秦光明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暨南大学陈初生教授(《金文常用字典》编纂者),专攻金文书法、古典诗词,古文字学。
        在拜访陈初生教授的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秦光明在治古文字学的十馀载里,在用金文书体创作唐诗过程中,根据唐诗原意,查阅了大量的出土古文字资料及古文献数据,依照并遵循古文字构形学理论,选择和确定唐诗篆书用字。
        在详细阅读了秦光明撰写的《秦光明篆书唐诗》及《关于篆书唐诗用字的几点说明》一文后,我专门约见了秦光明。
        秦光明用将近十年的工夫,查阅百馀种唐诗类、古文字类专著,择取《全唐诗》之精华,大体依诗人出生先后为序,用金文精心书写的180馀位诗人的作品1300多首,参考但不拘泥于以往的唐诗选本,不论王侯将相不论儒释道不论平民百姓,只要是有积极意义的诗作,均择优适当收录。如本册收入李世民《赐萧瑀》、慧能《偈》、颜真卿《劝学》,这些作品其他唐诗选本多不收录。在诗的分类上,兼顾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古风。
        中华诗国,唐贤蔚起。《秦光明篆书唐诗》本书收录的62家360首唐诗中,作者用软笔以工整的金文书写创作配以精致的小楷释文,端庄而不失灵动、书法线条遒美,可诵可习。所有作品均以金文书风创作,既是诗词文学读本,又可作为金文识字教材,让初学者在金文临摹拓片之余参考借鉴。
        在秦光明的工作室堆放着两大柜子几百本唐诗类、古文字类、金文书法类专业书籍,书桌上放着他十馀年来跟陈初生教授学艺所写的十本学习笔记,2000多页密密麻麻的用金文书写诗词的记录,还有从事古文字教学探究数十年的陈初生教授对其精心批改的笔迹,能遇上如此专业而严谨的老师,而且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指导学生,这无疑是秦光明的幸运。
陈初生教授在《秦光明篆书唐诗》一书序言中对秦光明给予了充分肯定:“用字准确,书风统一,可使学习者免去查检之劳,对于古文字基础还不坚实的读者尤其有用。这一类工作,清人吴大澂曾经做过尝试,他将《论语》一书全部用篆书写出来,大惠艺林。光明的这一工作,足可与吴氏并美。”
        在《关于篆书唐诗用字的几点说明》一书中,秦光明结合具体诗例,总结思考甄别,其拣选诗文的方法,有理有据,甚为实用。具体如:一、字句合情。写诗,讲炼字、炼句、炼意;读诗当结合创作背景、诗文整体,字里行间品情致、揣神韵。二、修辞合度。诗歌追求意象美,要求语言形象生动,修辞手法精炼新颖、恰到好处。三、格律合规。近体诗、古体诗都有各自的格律特点,尤其近体诗格律严谨,应遵从平仄、对仗、押韵等特性。四、史实合理。诗中出现古文献知识,除立意反用其意、另立观点外,其事实均能与原文献吻合。再有,诗作者、诗中地名、人名等专名,确有考据结论的,当依定论。
        秦光明在书中结合古文字渊源、传统古文献中与唐诗结合的应用惯例,对用字原则做了详细的辨证。诸如,凡繁体字与简化字都见于古代,而在意义上或用法上有所不同的字,如并倂並、沖衝、丑醜、淡澹、雕琱彫凋、斗鬥、發髪、干乾榦幹、谷穀、后後、几幾、飢饑、姜薑、里裏、歷曆、面麪、系係繫、台臺、余餘、御禦、岳嶽、云雲、征徵、制製、鍾鐘等意义存异、或读音存异的常见字,等等。
        以诗助教,历来授用。秦光明在书中有很好的体现。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论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
        学术探源,用字当谨。关于《说文解字》里的误用字、通假用字、形近字的区分等等,《秦光明篆书唐诗》书里也有论述,这里就不多举了。
 
        纵观历代书法,中华典籍屡被书家引用并借以创作,如王羲之小楷《黄庭经》、智永《真草千字文》、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吴大澂篆书《论语》《孝经》等等,作为家喻户晓的唐诗更多被用于隶楷行草创作,金文书法创作则所见甚少。
        唐诗在历代传抄、刊刻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版本,有部分诗在作者、诗题、字句等方面存在着或微或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予以斟酌、辨别,择善而从。
        我以为,《秦光明篆书唐诗》作为一本融合“金文书法、唐诗文学及字法讲解”的篆书专业书籍,就中华金文的研究与应用典籍上,它的古文字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将得到凸显。

《秦光明篆书唐诗》简介
 
        是第一本系统梳理篆书用字方法的工具书。论著六万餘字,从学术源头出发,对于唐诗用字、篆书用字、以及书法创作中一些极易混淆的字作了详细的辨正。
        共用金文精心书写180餘位唐代诗人的作品1300多首,先期整理62位诗人(虞世南、王绩、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宋之问、沈佺期、陈子昂、贺知章、张说、张九龄、王之涣、孟浩然、李颀、王昌龄、王维、李白、王湾、崔颢、王翰、高适、刘长卿、杜甫、岑参、钱起、司空曙等等)。
        是国内第一本经古文字学家陈初生教授全篇审定的金文唐诗专集,保证了文字的学术性、准确性、严肃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