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颜真卿书法作品:《郭虚己墓志铭》

2018-05-11 14:50:51 来源: 点击:

《郭虚己墓志铭》1997年出土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如今,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墓志高160.5厘米,宽105厘米,为青石质地,盖顶刻有,唐故工部尚书曾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16个字。

        专家说,此墓志上的墓志铭,是公元749年,由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为楷书,共35行,1150字,字体端庄秀劲,此墓志因深埋地下,所以完好如新,颜真卿所写的碑文,大多已残缺损坏,所以《郭虚己墓志铭》显得更为珍贵。

        它记载了墓主人郭虚己的生平事迹,郭虚己是山西太原人,他先后任中丞使、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位,在守卫唐朝边境的战役中,郭虚己亲率士卒在战场上拼杀,屡立战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他还对边境地区的不安定因素进行了整治,唐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郭虚己去世,终年五十九岁,他死后,皇帝下令为其举行国葬。

        从志文看,颜真卿对郭虚己的才学品德十分钦佩,墓主刚正不阿的气节以及衷心赤胆的正气,都是颜真卿所倾慕的,所以志趣相投是颜真卿为郭虚己撰书墓志的原因,郭虚己去世后,她的妻子请颜真卿书写了《郭虚己墓志铭》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创立了气势雄浑、字体敦厚的颜体书法。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文很多,今天要为您介绍的是他中年时书写的《郭虚己墓志铭》。

        这方郭虚己墓志铭1997年出土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如今,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墓志高160.5厘米,宽105厘米,为青石质地,盖顶刻有,唐故工部尚书曾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16个字。专家说,此墓志上的墓志铭,是公元749年,由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为楷书,共35行,1150字,字体端庄秀劲,此墓志因深埋地下,所以完好如新,颜真卿所写的碑文,大多已残缺损坏,所以《郭虚己墓志铭》显得更为珍贵。它记载了墓主人郭虚己的生平事迹,郭虚己是山西太原人,他先后任中丞使、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位,在守卫唐朝边境的战役中,郭虚己亲率士卒在战场上拼杀,屡立战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他还对边境地区的不安定因素进行了整治,唐天宝八年,也就是公元749年,郭虚己去世,终年五十九岁,他死后,皇帝下令为其举行国葬。从志文看,颜真卿对郭虚己的才学品德十分钦佩,墓主刚正不阿的气节以及衷心赤胆的正气,都是颜真卿所倾慕的,所以志趣相投是颜真卿为郭虚己撰书墓志的原因,郭虚己去世后,她的妻子请颜真卿书写了《郭虚己墓志铭》。

        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志铭的第二行刻有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撰并书的内容,中国古代大多数墓志铭上都没有留下书写者的名字,而《郭虚己墓志铭》上为什么会刻有书写者颜真卿的名字呢?郭虚己这块墓志铭不单把颜真卿这几个字自己的落款落下来,而且落在前面。孟新英(偃师商城博物馆副馆长):“因为颜真卿在给郭虚己撰写这方墓志铭的时候,颜真卿的官职已经比郭虚己要高了,上级为下级题写东西的时候,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而且可以直接题刻在前面,有这么一个说法。”

        书写郭虚己墓志铭的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后因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挤,他被贬到平原郡任太守,平原就是现在的山东德州。唐肃宗时期,颜真卿任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唐德宗年间他被叛将李希烈所杀,死时七十多岁。颜真卿为官刚正,敢于谏言,不管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任职,他都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从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颜真卿既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代书法大师,他所练就的颜体楷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楷书字体之一。据史料记载,颜真卿自幼喜爱书法,因家里比较穷,买不起纸,他就用笔蘸着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后来颜真卿顺利踏上仕途,为官期间,他对书法艺术仍十分痴迷,颜真卿觉得自己写的字功夫还不到家,要拜高人为师才行,不久,他辞去了官职,到洛阳去拜书法家张旭为师,张旭听颜真卿说明来意,并仔细看了他写的字以后,对颜真卿说,你的字已经写的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这么多功夫呢,只要你经常练习,字就会有长进,不必拜我为师了。张旭的一番话,使颜真卿大受启发,颜真卿回去以后,又在朝廷里继续为官,可他心里总放不下向张旭学书法的念头,不久颜真卿又一次辞去官职,来洛阳找张旭,张旭被颜真卿的诚意所打动,于是欣然收下了这个徒弟,颜真卿在张旭的指点下,书法水平提高的很快,他又沿袭了初唐四家薛稷、褚遂良、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书法,使其书风逐渐自成一体,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结体宽博,骨力遒劲,气势恢宏,人们称他的楷书字体为颜体。颜体字的练就使颜真卿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

        唐朝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期,初唐的时候,由于唐太宗(公元627年—649年)的大力推崇王羲之(东晋)的书法,因此当时的书风受王羲之影响较大,此后楷体书法逐渐发展,使人们的审美观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颜真卿顺应时代要求,他以自己精湛的书艺,成为继王羲之以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

        《郭虚己墓志铭》是颜真卿41岁时所写的,当时他的书法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功底,但还未达到一变古法、自成一格的颜体境界。《郭虚己墓志铭》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颜真卿书法作品,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师从张旭的痕迹,字体虽挺劲潇洒,但还有些拘束,与其成熟的书法作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孟新英(偃师商城博物馆副馆长):“现在全国所发现的41岁之前的颜真卿的作品还没有,它是最早的,所以它对研究颜真卿书法的流程走向,包括后来的研究他书法上的一个走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颜真卿他这个郭虚己墓志铭的重要和无可取代之处。”

        同样为颜真卿早期书法作品的还有《多宝塔碑》碑文,此碑文是颜真卿的成名之作,整篇作品结构严谨,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从《郭虚己墓志铭》和《多宝塔碑》的碑文这类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此时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的沉着、雄毅,结体上的整密、端庄,字形由瘦长形变成方正形,字间和行间的空白也在减少。

        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的《麻姑仙坛记碑》碑文为楷书字体,也是颜真卿书法的代表作之一,唐代宗年间,六十多岁的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抚州位于现在的中国江西省境内,颜真卿游览当地的麻姑山后,撰写了一篇记述了麻姑得道成仙的故事,此文后被刻在石碑上,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线条厚重,此时,颜真卿的书风已经形成,达到了自成一格的境界,中国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评价此碑为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除了楷书碑文以外,颜真卿还留下了许多行草书作品,他的行草书字形起伏连绵,有苍劲飞动的气势,点画间轻、重、虚、实相应,墨色浓淡相宜。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写给朝廷官员郭英义的书信稿,也是颜真卿有名的行草书作品,一次,唐代宗(公元762年—779年)设宴款待群臣,按照朝廷的礼法,宴会上文武官员的座位,应按官职大小的顺序排列,可是负责安排座次的官员郭英义,为了讨好皇帝宠信的太监,竟不按礼法,将其座位排在了本不该排的靠前的位置上,颜真卿见此情景十分气愤,回到家他奋笔疾书,一封责问郭英义的信很快就写了出来,这封信写得义正言辞,痛斥了郭英义溜须拍马的行为,信中的字笔力雄健,气势夺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忠义之气,从这些字中可以看出,颜真卿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这封信流传了下来,成为颜真卿行草书代表作之一。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五十岁时他的堂侄遇难后追祭堂侄的草稿,内容为行草书作品,颜真卿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感到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其中有删改涂抹,正可见他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所以写得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黄庭坚称赞此稿,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都极具特点,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虚己墓志的出土,再一次让后人领略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的魅力。颜真卿中年时书写的郭虚己墓志铭字字骨力遒劲,颇具气势,如今,这一墓志铭,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的珍贵资料。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