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为书法立法

2018-03-12 11:20:38 来源: 点击:
        作为当代书法人全面深刻认识古典书法、古典书论和书法文化,反思当代书法发展、传统书法学习和教育模式的一场巨大的书法专业化运动,经过三十年两三代人的努力,逐渐为当代书坛所接受,并为新时期以来书法的良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近一段时期,有一些人打着反思学院教育的旗号,对学院的专业化教学进行攻击和打击,并试图混淆书法的学院化和西方美术史上的“学院派”,那些反学院者似乎摇身变成中国书法的梵高,或者塞尚了。

        事实上,我们所努力建构的学院式的专业化教学模式,其目的正在于为书法立法。是的,书法在当代急需要立法。当代书法最大的危机不是大师及经典作品的缺失,而是最为基础的“法”的丧失,也就是说,专业化运动努力的目标并不在于培养大师和创作经典巨作,而是如何回归古典书法的怀抱,继而总结归纳出经典之为经典的那个“法”,以期少一些无法无天的伪大师,多一些合法守法的书法公民。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能够做的就是为书法逐渐“立法”,逐渐为属于共和国时代的书法的行成而筑基,为未来真正的大师和巨作的出现而铺路。

        当然,一个时代最终能否进入书法史,靠得不是有多少鸿篇巨制的文章,它需要的是哪怕是一个类如杨凝式那样的人物足以支撑三百年,否则,过亿的书法爱好者的投入,最终在书法史上还是一片空白。问题在于大师出现的前的黑暗,需要的是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铺垫工作和准备工作,绝不是借黑暗而愚弄大众,混淆黑白,制造几个(其实就是制造自己)伪大师来。在这个书法的黑暗时期,我们能做的也一定要做的就是为书法立法。

        那些动辄以“学院培养不了大师”为理由大肆鞑伐专业人士者,其目的并不在于反思学院教育,而是欲借机销毁三十年来专业人士努力建构起来的书法的标准。因为,他们的努力目标在于其个人私利,不是书法的未来和发展,书法的前景好坏于他们无关。而标准一旦确立和普及,那些想乘“黑暗”浑水摸鱼者就很难再有市场。今天,在书法之法尚未明白于天下的今天,我们看到充斥于书坛的所谓书法作品,大都是广告招贴画。

        我所讲的广告招贴画,是指那种意不在书,书写只为稻粮謀的书法作品。这一类作品无视书法的“法”之所在,所谓的书法在他这里只是吃饭的工具,一如街头杂耍买大力丸者。当然,他们也常常标榜他们的书法理念,即书法就是表现他们的个性。我常常担心这个“个性”的泛滥,因为“个性”实在是一个好听的有很绚烂的字样。自上世纪以来的百年间,我们能听到的大概关于艺术的最多最大的字眼就是这个“个性”了。这个“个性”之所以能够横行天下,在于它的西方的舶来身份,在于它的易于掩盖伪大师内心的丑陋。“个性”的横行天下,毁坏了多少美好的心灵!我坚持认为,艺术不等于“个性”,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家能够做的就是尊崇艺术本身的规律,用一种谦卑的心对待前辈大师留下的作品,这种光环在于他们的优秀,是的,我说的是优秀!艺术工作者和其他任何学科门类的工作者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绘画、雕塑、舞蹈等等,只有其中足以立身优秀者才称得上艺术家,那些在此基础之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担忧、覃思之人,而他们又有着如炬的目光,穿透历史看到未来并以他们的作品昭示于人类,我们尊他们为大家或者大师!

        在西方,个性一词的泛滥使用,尤其是在艺术领域的使用是和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形成相关联的,并非如国内一些粗劣的人文翻译者所声称的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主题是人性,而不是个性。当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侵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人类逐渐为理性和经济所操纵,个体的人逐渐地理性化和商业化。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说法,理性化可以概括为一种原则,那就是按照一种统一的中心准绳,将所有事物(尤其是信仰和行动)都纳入一个统一的、前后一贯的逻辑系统之中,以最有效的科学手段来实现人们的理想目标。而这个理想目标对于以世俗大众为服务对象者就是商业化或货币最大化。此时,人性渐次推出,个性得以张扬,因为张扬个性其目的在于作品转化为商品。因此说个性服务的不是艺术,而是金钱。其实,近几十年以来,西方艺术界一直在反思这种为金钱所操纵的艺术现象,艺术的自律,艺术家道德自律作为基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个性绝不是艺术,也不是艺术家得以沾沾自喜的资本。

        细心者可能会留意,在上文我并没有列书法于艺术行列中,因为就我目前的认识而言,我觉得书法不仅仅是艺术。

        也就是说,书法叫做书法,不仅仅是要遵循艺术的规律,更应遵循在艺术自律基础之上的“法”,这个法既是法度,更是方法。而书法家所要做的是如何创作符合于“书法”的艺术作品。符合于“书法”,不是为了名利或表现自我,这是一种道德,即古贤所倡导的“书品即人品”,这是一种牺牲精神和敬业精神,书法家因此而受人尊重。

        书法是汉字真理的有效揭示。

       书法家只有在揭示汉字真理的过程中,个人得以在场,从而使存在显现。这时,书法和书法家开始“合谱”。

         于是,我想到了唐人孙过庭的《书谱》。

        孙过庭讲,“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他反对,“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在孙过庭看来,“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研妙,不亦谬哉!”

        当然,孙过庭书法的谱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罗列。在我看来,当代书法的标准正是要书法家合谱。在自由书写泛滥的今天的“谱”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书法风格的必有所源,书写方式必有所承,即我们通常所讲的要入古出新。入古出新在临帖。临帖,不是那种天马行空式的所谓“意临”,意临是要建立在准确临摹甚至是精确临摹的基础之上“意”的追加或强化或减少,绝不是逞强使性、任意妄为地信笔涂抹。意临是在精确临摹,对字帖了然于胸,已逐渐建立起个人的书法理念之后,对字帖加以有目的取舍的结果,那种开枪后画靶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因此,检验书写着合格与否的第一步只能是精确临摹,然后才是意临,然后才是印象的临摹,最后才是创作!

        这里要提到背临。

        我知道提倡背临,尤其是作为一个检验书家合格与否的标准会遭到大多说书法人的反对,其理由无非是难度很高,再就是临摹好的创作未必好。

        是的,背临确实不易!所以书法家的称号来之不易!

        作家的称号也来之不易,他们能够随时背诵出很多的经典名作。

        数学家的称号也来之不易,对于以往的定理定义他们能够信手拈来且灵活应用。

        物理学家的称号也来之不易。

        每次我听到其他学科的教授、博导们谦卑的称自己是“什么什么科老师”时,我都心虚地头上冒汗。我是替整个书法学科心虚、冒汗!

        会背诵一些经典名作绝对不一定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但背不出一首唐诗宋词的中国诗人,我难以相信他作品的艺术水准有多高。

        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谱”。这是一个技术层面,最多算是知识层面的小小的要求。

        书法家,作为真正的书法家还要能够创作,并且要创作出对于已有的书法有所推动或解决某一问题的作品,这样的你才会随着你的作品进入书法发展的链条中。

        真正的书法家在当代还应该是一个书法学的学者。

        美国的社会学研究者罗伯特·默顿说:“真正的艺术包含在隐蔽性的全部艺术符号之中,真正的科学包含在展现其主架构及其最终结构之中。”书法符号的掌握 ,书法学学科主架构的“学”的完成,如此,是真正的书法家,这里面包含有专家的意思。

        关于书法大家或者大师,此处保持缄默。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