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杰出章草大家—王蘧常书法欣赏
—— 冯其庸
王蘧常先生晚年书写状态
王蘧常(1900—1989),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 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嘉兴人,生于天津。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五言对联
为使章草形式复杂多变,不惜舍弃文字可读性
王蘧常是现代章草史上的开拓者与一代宗师,师承草书大家沈增植,书写出富于变化、圆笔盘旋的“蘧草”。刘宗超指出,王蘧常为使章草形式复杂多变,不惜舍弃了文字的可读性,在得到高古奇特风貌的同时不能雅俗共赏,成为“蘧草”难以两全之处。
书信手札
虽师从沈增植学书但路不同
19岁时,王蘧常拜师沈增植,作为沈增植的入门弟子,王蘧常在书法上直接受到沈增植的启蒙,得到很多指点。在自述中,王曾回忆,“师知予学《十七帖》,曰‘右军书远承章草,旧有传本,已不传,今传章草,仅吴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数种而已,疆域褊小,殊难光大,若能融汉碑、汉简、汉陶、汉帛书而上及于周鼎,必能开前人之未有之境,小子勉之。’余敬志不敢怠。
书信手札
在沈增植的启蒙与指导下,王蘧常深受其“学章草,必须从汉隶出,赵子昂所书,虽着意发泼,乃是唐宋人笔法,非其至也”的碑学观念影响。王蘧常的碑学观念侧重点在法古层面,因而,他并不注重碑法的侧利劲折、雄起角出。他对魏碑一味注重方笔表现,兴趣不大,而是较为注重笔法,结撰的古意、浑穆。沈增植之于碑学,侧重点在中古——魏晋南北朝,而王蘧常的碑学侧重点在上古三代秦汉。沈增植书法重在翻古求新,托古改制;王蘧常书法则意在以古为新,厚古薄今。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蘧常并没有完全走一条与沈增植相同的碑学之路。
五言对联
“蘧草”多圆笔盘旋
高古不群极富个性
王蘧常章草简练化的用笔追求着丰富的字的结构变化,在搜罗古文奇字的造型美方面,独出心裁,建立了迥异流俗的自家章草体。透过字形与笔法的显在表现,我们赏会到一种夭娇不群的“奇古”意气,落落大方,纵横捭阖,实为创造。王的草书,独标奇绝与浑朴古迈,实在是数百年来独张一军。因此,书坛常以“蘧草”称呼王蘧常的章草书法。
书信手札
五项原则 与 四变
王蘧常提出了“五项原则”,即省笔、借笔、减笔、复笔、添笔。他认为,“复笔”的目的在于“以求结构之美也”,而“添笔”则是“以求结构之绵密”。王蘧常还提出“四变”:一变在离与连,二变在字中,三变在上下,四变在左右,书法结构富于变化。
精彩之作往往是不经意的手稿札记等,经心刻意之作反而失之自然不无造作之嫌。由于出之无意,涉笔成趣,因而,气象峥嵘,老笔纷披,浑化无迹。
书信手札
王体章草的古典美学范畴——“奇古”的现当代代表,其书法的内在性是审美的个性表现与原始古朴美的一种合流。这使得他的书法在审美体验上有一种历史感,一种距离感,一种是“自适”而不是“媚俗”的艺术品性。
五言对联
王蘧常章草逾越唐宋元明,由北碑上溯卫门书派以至秦汉上古三代,廓清了中古以后对章草的误读,为现代章草返回原始,寻求章草古意和笔法真脉,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蘧常无疑是现代章草史上的开拓者和一代宗师。
书信手札
草书立轴
书信手札
书信手札
七言对联
草书立轴
四言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