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何绍基的书法世界

2017-11-28 16:24:52 来源: 点击:
       2017年11月24日,何绍基书法展在北京画院如期开幕。
       此次展览分为“且自低头诵经史“、“池边写字师前辈”、“柔毫硬纸写无停”、“蝯翁门下萃群贤”四个单元,从学书历程、书艺成就、书坛影响几个方面详展现一代大家何绍基的艺术历程

 
        作为晚清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何绍基自幼受到家学的㓎染,他广读经文、勤习书法,篆隶行楷诸体皆有成就,尤擅行草,且尤为精通金石书画。他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他也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
        清代大家何绍基作为书法领域“有清二百余年来的第一人”,他结合碑帖两派,融汇四体,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独特书法风貌。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何绍基的书法将各体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

       在清代书法家中,何绍基无论在作品传世的数量、作品风格表现的丰富性、书法才能的全面与精到等方面都超越了他人。 他以“横平竖直”中锋用笔为绳,刻苦训练,甚至采用猿臂法这一艰难的手法磨砺线条功夫。而在对书法史的认识上,亦不断上溯,从汉魏唐碑、周秦篆籀中吸取养分,最终在六十岁左右打通了楷、行、篆、隶四体的限制,融汇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尤其在行书上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一扫清初馆阁体的姿媚,将“生、拙、奇、崛”的书法美学发扬光大,而其在篆隶书风上的大胆开拓也给人以启迪,“遂开光、宣以来书派”。


 

        何绍基早点学书,得益于《张黑女墓志》,三年中无日不研读。后长期临写颜书,壮年所做的小楷和榜书都具有浓厚的颜字风格:小楷点画精微,一丝不苟;榜书则气势雄浑,震撼人心。这一时期作品尽显中和之美。年近50时,何绍基开始取法欧阳通的《道因碑》,吸收了小欧行笔的险峻,整体风格也走向奇崛。


何绍基《李广帖》局部

        何绍基行书向为世人称道,其学书涉古面广,三、四十岁就已确立了自己的风格,朴实而文气十足,至五、六十岁间或有一变,特别是六十岁全力学习汉碑以后,行书有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更为奇崛矫健,轻重燥润的笔墨对比也愈来愈大。 何绍基晚年作品体现了其纵放雄奇的情兴寄托。他将圆浑饱满的颜书、俊爽锋利的欧书及古朴雄浑的魏碑自然融合于笔底,故能出奇生妙。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名为“蝯翁门下萃群贤”。作为书坛巨擘的何绍基,其影响了同时代或是后来的诸多大家,齐白石也曾临习过他的书法,何绍基在书坛上并不孤单。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