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碑之冠,楷书神作, 书法临摹必备!(附:高清拓本)

2017-10-27 11:01:29 来源: 点击: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受太宗遗诏辅政

主要作品

《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立于唐永徽四年,唐褚遂良书。此碑最有褚家之法,结字较欧、虞舒展,笔法变化亦多。

《倪宽赞》

        《倪宽赞》墨迹,传为褚遂良书(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书),真伪尚无定论。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楷书50行,共340 字。宋赵孟坚评论此帖说:“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明杨士奇评云:“评者认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而詹景凤则谓:“燥而不润,觅贬天趣。”此帖原迹现在台湾。

《阴符经》

        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 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他的代表作——《雁塔圣教序》

        创作背景

         《大唐三藏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与《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下简称《圣教序记》)二石皆为楷书,万文韶刻。

         两石位于陕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层,分立塔门之东、西龛各一。西龛内为唐太宗所撰之《圣教序》碑,文左行,书写行次从右向左,21行,行42字,共821字;东龛内为唐高宗撰文《圣教序记》碑,文右行,书写行次从左向右,20行,行40字,共642字。两碑行文及形制对称。

西安南郊慈恩寺大雁塔

         前者题额是隶书、后者为篆书。褚遂良的官名,前者为中书令、后者为尚书右仆射。年月日,前者为永徽四年岁次癸丑十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巳、后者为永徽四年岁次癸丑十二月戊寅朔十日丁亥。[1]

笔法与结构特点

         点画——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

        钩画——此碑钩法具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质朴饱满,要避免轻佻。

        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提按过渡、转锋换笔,须自然连贯。

         点画: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书写时,充分表现各种点法的笔势。斜点如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多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有如水滴,活泼灵动;挑点气势连贯,极富行书意趣。

         横画——横画分为长、短两种。长横,逆入、涩行、紧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状,有弹性;短横,切笔入纸,铺毫运行,轻收,线条凝练。竖画。竖有长短、曲直、垂悬各式,皆需挺拔劲健,力运末端。

         提画——提画是挑点的延长,要控制力度,不可软弱。撇画。长撇,起笔不宜过重,行笔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顿起笔,棱角 分明,短促有力。捺画。古意十足,尽显汉隶遗韵,由轻至重,一波三折。

         褚遂良在书法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变长为扁,宽绰疏朗。结构特点: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并不程式僵化,其结构的端正、灵动、宽绰、遒美。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有一个别例,那就是褚遂良。妍媚为主,体态多变。

         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所谓用笔生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以行入楷,呼应连贯。行书笔法的渗入,加强了点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连带、遥接、顿挫,使孤立的点画互有往来,生机盎然。

高清图片欣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