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看敦煌:盂兰盆节与“目连救母”里的因果福报

2017-09-07 09:48:42 来源:网络 点击: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这个节日是汉民族祭祖古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的混合体。民众在每年的这一天斋僧道、祭祖先、超度亡魂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佛教的盂兰盆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和石窟内的壁画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与盂兰盆节相关的信息。经敦煌研究院授权刊发“孝亲与果报——盂兰盆节看敦煌”,通过这些文献与图像,我们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情怀。

          目连供佛说殷勤,不惮劬劳受苦辛。稽首十方三界佛,心心惟愿救慈亲。——《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

《盂兰盆经赞述》

          中国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据学者考证,这个节日是汉民族祭祖古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的混合体。民众在每年的这一天斋僧道、祭祖先、超度亡魂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南北朝时期盂兰盆会与中国先秦时期就存在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教认为在七月十五日这天如法布施僧众,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大目犍连变文卷》-北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佛教的盂兰盆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盂兰盆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宗教节日,至今保存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的许多地方。强调孝亲、布施、救苦的盂兰盆节就像一个三棱镜,通过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民众的信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敦煌石窟作为佛教艺术宝库,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和石窟内的壁画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与盂兰盆节相关的信息。通过这些文献与图像,我们不难看出:古人更希望通过盂兰盆节将孝亲的思想代代传承,同时也重视现世与来世的果报与解脱,既强调社会道德责任感,也蕴含着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情怀。

          榆林窟第19窟-地狱图(目连变)-五代。壁画解读:上层画着地狱中的审判者,院内两人站着交谈。一人站在地狱门,窥见一群新死的人被狱卒及牛头阿傍驱赶。下层是狱城,门楼入口处有两武士持牙旗把守,门里带枷罪人被赶入内,一道长围墙把内外隔断,墙内依次是:肢解狱、业镜台、阎王殿。

          榆林窟第19窟-地狱变(目连变)-五代

          榆林窟第19窟-目连守孝-五代

          榆林窟第19窟-目连守孝-五代。壁画解读:孝子在草庐中守孝,面前案几上放经卷。

          莫高窟第321窟-地狱图-初唐。壁画解读:阎罗王据案审问,案旁站着捧文书的佐吏,牛头阿傍持棒押带枷罪人。狱城左右两角有恶狼,左面有镬汤,中有铁蒺藜,周围设剑树,有夜叉守卫城门,狱城外是刀山。

          榆林窟第33窟-地狱图一铺-五代。壁画解读:画面以地藏为中心,身光射线反映菩萨接引亡人生天,左女右男。左半部绘有镬汤狱、业镜台、五道转轮王、锯解狱。右半部绘毒蛇狱、粪秽狱、信徒、阎罗王。

          榆林窟第33窟-地狱图之业镜台-五代。壁画解读:业镜是照业之镜,亡人生前所造的善恶业在镜中可悉现。镜中现出的是亡人生前鞭打虐待老牛的恶业。

          榆林窟第33窟-地狱图之锯解地狱-五代

          榆林窟第33窟-镬汤地狱-五代。壁画解读:镬汤地狱,即以锅镬煮沸汤,把罪人投入沸汤中,以惩罪人生前罪行的地狱。

          榆林窟第33窟-地狱图之粪秽地狱-五代

          榆林第19窟-五趣生死轮图-五代。壁画解读:大轮顶部是无常大鬼,三眼、大口,长舒两手作抱轮状。以轮毂为中心,第一圈正中绘佛像,下部三幅画面,按佛典应绘鸽、蛇、猪,代表贪、嗔、痴,因画面模糊,只见左侧绘一妇女。第二圈,第三圈是五道轮回,以第二圈的轮辐作分界线,上部是天道、人道,两侧是畜生、饿鬼,下部是地狱。第四圈是溉灌像,反映轮回转生的情景。最外一圈是十二支图解。

          榆林窟第19窟-五趣生死轮之溉灌像-五代。壁画解读:因各人善恶行业的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一只只圆形水罐孕育着生命轮回:生者于罐中出头,死者露出足。图中所绘前生是马,转生男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