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里的诗文书画!

2018-10-17 10:52:52 来源: 点击:
        10月17日,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为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中把“九”等单数定为阳数,九为阳之极。因九是最大的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
 


 

        重阳节的叫法很多,按日子说叫“重阳节”、“重九节”;按风俗说又常常被人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等。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饮酒、登高、赏菊、绘画、吟诗的日子。
 


 

        古往今来以重阳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流传下来的不少,今天通过这些诗文书画看看古人是怎么过重阳节的。
 

以重阳节为题材的绘画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
 


 

张大千《重阳登高图》
 

        例如张大千的《重阳登高图》就是以此为题材绘制而成,图中左侧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一巨大盘石之上,登高望远,似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画面右侧,危崖直入云际。两山之间,是金碧辉煌的楼台、庙宇,掩映于古树长松之下。置身其间,顿觉天高地广,宇宙浩瀚,万千风物尽收眼底,表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重阳登高画面。这种登高望远,怀念亲友的情感在题诗和落款中有明确的记述:“书来为说济南事,苦忆关家兄弟贤,正是鹊华好秋色,明湖听曲更何年?”
 


 

北京风俗图谱——重阳登高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制作品。在清廷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主要活动就是重阳赏菊。重阳菊花也成为画家们笔下的重要题材,例如清代张同曾的《菊花图》、李苦禅的《重阳佳节菊花开》等都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
 


 

清代 陈枚 《月曼清游图》之九月重阳赏菊
 


 

清代 张同曾 《菊花图》
 


 

李苦禅 《重阳佳节菊花开》
 

        在历代画家们的画菊作品里,很多题跋也会提到重阳节。明代徐渭在他的花卉图卷中就题有:“忽报街头糕五色,西风重九菊花天”的句子。清代吴昌硕在一幅菊花图上也题诗曰:“荒岩寂寞无俗情,老菊独得秋气清,登高一笑作重九,挹赤城露餐落英。”同时,菊花也被人们称作延年益寿的花,有很多画菊花的中国画作品都题为“长寿”,齐白石有一幅作品就题为“延年益寿”,画的就是菊花。另外,齐白石93岁那一年,画了一张《重阳生日》给生于重阳的夏衍先生庆生,画面内容也是菊花。
 


 

明代 徐渭 《花卉图卷》
 


 

清代 吴昌硕 《菊花图》
 


 

齐白石 《延年益寿》
 


 

齐白石 《重阳生日》
 

聚会、绘画、吟诗
 

        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绘画、吟诗的日子。出现了大量吟咏重阳节的诗词,以及以重阳节为题材的绘画。其中最广为人传颂的千古名句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初画家石涛也以此诗为引创作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一画。画中,两们友人席地而坐,面对着窗外的园子,远处的高山,喝着酒拉着家常,回忆着远方兄弟。
 


 

清代 石涛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
 

吃重阳糕
 

        除了饮酒、赏菊、登高外,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一大习俗。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
 


 

重阳糕
 

        据《梦梁录》卷5《九月》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为什么要插旗?不是为了好吃,只是为了好看。当然,除插旗外,重阳糕还有别的装扮,南宋三大将领之一的张俊重阳节送给宋高宗的糕点就是把它们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样子。
 


 

        到明代,九月重阳节这一天,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九个名家书法“寿”字,祝老人们福寿久长!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楷书)
 


 

唐 颜真卿《颜家庙碑》(楷书)
 


 

唐 柳宗元《玄秘塔碑》(楷书)
 


 

元 赵孟頫《寿春堂记》(楷书)
 


 

元 鲜于枢《麻徵君透光古镜歌》(行书)
 


 

明 陈道复《古诗十九首》(草书)
 


 

清 吴昌硕 五言联(大篆)
 


 

清 赵之谦《铙歌册》(小篆)
 


 

清 伊秉绶 七言联(隶书)
 

重阳节题材经典诗词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登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

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

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

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

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节是向老人表达感恩的节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父母、在长辈的身上,给予他们多一些关爱。纵然有万千个理由,也请让他们温暖的日子多一些,让自己被牵挂的日子长一些。家人健康在一起,才是最大的幸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