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吴湖帆的爷爷吴大徵专注金石,大篆一流
吴大徵(1835-1902) 清末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收藏家、书画家
吴大徵,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郑 龛 、白云病叟。清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 进士,曾入李鸿章幕,后授翰林院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又曾两赴吉林,屯边、练兵、勘界。光绪十二年(1886)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
吴大徵《集石鼓文树古水流八言联》1869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吴大徵收藏古物甚丰,研究金石文字善于将实物与文献相对照。著有集录铜器铭文拓本的《愙斋集古录》,收录、考订古器物文字资料的《说文古籀补》,以及《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
吴大徵书《东坡像》
吴大徵平生致力于古器物考察与研究,为清末著名金石考古学家。见《古玉图考》,他对古玉颇为有识。也喜欢收藏紫砂壶,曾请过当时的制壶名家黄玉麟来自己家里造壶,其壶底有阳文的“意斋”款,壶形古朴,吴大徵赠匾称黄玉麟为“壶家妙手”。吴大徵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书法成就在所有喜好中为最高。
吴大澂《从善有怀八言联》篆书 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大徵《篆书六言联》
在清代的书法史上,吴大徵的大篆独树一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创造出古雅清穆的大篆书风。他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鼓励专攻大篆,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颇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澂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
吴大澂 手帖 《书示岳麓书院肄业诸生》
吴大澂《篆书八言联》 洒金笺
吴大徵《篆书知过论轴》花笺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大徵书法雅洁整齐,清净挺拔,规整匀称,马宗霍曾讥笑其篆书“整齐如算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知过论》,书法将金文融入大小篆,点画参差,方圆古拙,刚柔兼济。
吴大徵《金文横幅》
吴大澂《临秦铜权篆书轴》 南京博物院藏
在对晚清的书法研究中,研究者大都关注吴大徵在篆书方面的成就。顾廷龙先生曾这样概括吴大徵的篆书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写字则初作玉筋体,后学杨沂孙,再作金文。“顾廷龙先生是吴大徵研究的开拓者,和吴大徵的一些后人、门生都有直接的交往,他的概括自然有其依据,但稍显简略。近年来,国内外的收藏界越来越开放和交融,艺术出版物增多,拍卖市场非常活跃,大量的吴大徵篆书作品得以面世,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前辈先人的书道艺术。
吴大澂《篆书手札》 潘景郑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