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他的毛笔能作金石,也能生出来花

2018-07-12 15:19:52 来源: 点击:

        故宫文华殿这些日子有一个关于吴昌硕先生的展览,有一些先生很具代表性的书画与篆刻作品。布展的心思也很细,承袭了哪几位,与谁人交游往来,也都有呈现交代。

        展览的名字是《铁笔生花》,展厅里也有四季花开,与画中花相应,是很值得兴致勃勃去往的一处。

| 先生画儿里有一瓶折枝梅,紧邻着是一样的布置 |

| 展厅里的梅花倒影 |

        文华殿在故宫的东边,过了午门往东走一段就能看到它。现下里,文华殿外头有一棵开得特别好的紫薇花树,如果你去了,可以留心看看它。

 

1 | 他的铁笔

| 吴昌硕篆书 临石鼓文 |

        清代时候,金石考证学很流行,碑体也成了书法上的主流。吴昌硕先生身在其时,也是写碑体最多,他在书法上下了许多功夫,很多的时日都给了《石鼓文》。

        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因为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所以叫“石鼓文”。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时的过渡性字体,尚未有定型,格外显得生和拙,历代书法家都把它看作是习篆书的很必要基础。

        吴昌硕曾经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几十年写石鼓文,他写出来了很自己风格的字。在那个时候,书法家写大篆,都流行把线条写得干净利索又婉转流畅,但吴昌硕写的大篆,笔画边缘线并不那样清晰确定,很浑厚有气力,就像是他以笔作了金石,每一笔都凿凿有声,也稚气洋溢,天真一派。

        所以人们才会说,吴昌硕他有铁笔,每一笔都是有金石气的。

| 吴昌硕篆书 临石鼓文 |

| 吴昌硕篆书 临石鼓文 |

| 吴昌硕篆书 临石鼓文 |

2 | 与印不一日离

| 吴昌硕的一个印章 :平平凡凡 |

        吴昌硕曾说过一句话: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

        后人也说,他是“印名第一”,“以金石起家,篆刻印章乃其绝诣”。

        他刻印的风格,与他写字的风格也像,也雄浑,也厚实,将石鼓文的笔法融到了刻印里去。为了制造浑厚的气息,在刀刻后,他会将印面在布鞋底上打磨,或者直接敲击磨荡,好让印面生出斑驳,以造虚实。

        他对篆刻的兴趣是打小就有的,小的时候“性不好弄,独好刻印”。他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父多加指引,遂得门径,益乐此不彼”。在私塾念书时,书包里带的都是刻印的工具。

        年轻的时候,他是要靠刻印这件事情养家的,后来慢慢变成了以印会友,有了许多精彩又值得的交游,很多人都会来跟他求印,比如康有为、于右任、郑孝胥等等,吴昌硕很少推辞,即使卧病也要刻印,因为实在是很快乐的事。

        他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

        一辈子都在画画写字和篆刻,但最心爱的那样,还是篆刻。

| 这次展览上也有展出吴昌硕先生的印 |

| 吴昌硕的刻印 |

3 | 西泠印社中人

| 旧时的西泠印社,右一为吴昌硕 |

        在西湖的孤山南麓,有一处金石书画界里很有名的西泠印社。这里与梅屿、柏堂邻近,泉水甘甜,景色很好。

        那时候,爱好篆刻的大家会聚到一起切磋技艺,也喝茶画画。

        1913年重阳节,西泠印社有一次雅集,是为了商量一个重要的事——推选第一任社长。因为印社从成立到彼时已经过去了九年,社长的位子一直空缺着,因为篆刻和书画都很厉害的人是很难寻得到的。这次雅集里,吴昌硕是在座都很信服的那一位,于是都推举他作第一任的社长。

        在当时的上海画坛,吴昌硕是很重要的角色。这次担任社长后,那些我们都熟悉的民国文人,李叔同、丰子恺、潘天寿、黄宾虹……都纷纷入了印社,有后人这么形容,“其实很简单,就是带着大家一起玩,一起作画,后面人就越来越多了”。

| 吴昌硕担任社长后刻过的

一方印“西泠印社中人” |

4 | 像写字一样,画那些花儿

| 吴昌硕的梅花枝干和他的篆书 |

        吴昌硕写字的时间很长,画画其实是后来的事情。三十岁以前,他是没有真正画过画的。后来喜欢上了画画,才让朋友介绍与任伯年结识,想着能和任先生学画画。当时见了面,任伯年和他说,你随便画几笔吧。吴昌硕就画了几笔。看了画,任伯年很惊讶地说,你将来的成就肯定会超过我的。

        任伯年先生之所以能这样的笃定,也许是因为在过去文人的书画观和评品标准里,画好不好,与书法上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他画画也许造型不很准确,但书法里的金石气入了画,那气息就支撑了他,于是画里能看出来书法上的笔意。那些梅花的枝干,荷叶的叶杆,松树的松针,用的正是他写石鼓文大篆的笔法。而那些紫藤的藤蔓,也能看出草书的意味来。

        是因着这点,展览的名字才会叫《铁笔生花》的吧。

| 吴昌硕的紫藤花和行草 |

| 吴昌硕的荷花茎秆和篆书 |

5 | 昨宵八大入梦

左 吴昌硕《蒲草白莲图轴》局部

右 八大山人《荷花水草图轴》局部

        展厅里有一幅《蒲草白莲图轴》,吴昌硕在上头题了字,说:昨宵八大入梦,督我把笔画荷。

        旁边挂了一幅八大的荷花,两相对照下,能看到他对八大,是真的很喜欢啊,也吸收了很多的营养。

        其实,过去文人并不很崇尚那种凭空的创造,做什么总是讲究从传统的土壤里长出自己来。吴昌硕也是如此的,从前人处,学会了很多。他学过陈淳,也学过八大,还有徐渭,所以展厅里,凡是他学过的画家的代表性作品,也会有一幅,与他的画挂在一起,很像是彼此的应和。

左 吴昌硕《秋葵图轴》局部

右 陈淳《葵石图轴》局部

左 吴昌硕《墨梅图》 局部

右 金农《梅花图轴》局部

左 吴昌硕《葡萄图轴》局部

右 徐渭 《水墨葡萄图轴》 局部

6 | 一个缶

| 去看画儿时,也记得留意展厅里的这个缶哦 |

        展厅里有一个缶,那是吴昌硕晚年收到的一个礼物。

        吴昌硕个子矮,肚子大,缶这种容器,也是口小肚子大,但能够装很多东西。吴昌硕觉得这样物什和自己特别像,就很珍爱它,还用它作自己的名号,称自己是老缶、缶翁。

        这里面有一种很深的情义。很多文人的字号,也是这样与自己钟爱的某件东西有关。欧阳修叫六一居士,是因为“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还有“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合起来共六样,所以才是“六一”。吴昌硕先生有他的缶,所以才叫“缶翁”的呀。

7 | 为齐白石而作的润格

        展览上,展出了一幅吴昌硕为齐白石而作的润格。

        齐白石和吴昌硕之间,有很多的渊源。

        齐白石人到中年定居北京,衰年变法,学的就是吴昌硕的大写意,才有了后来我们所得见的鲜明风格。在北京过了很多年,齐白石的画名比吴昌硕还要盛。据说,吴昌硕还曾经在私下里说过,“北方有人学我,竟得享大名。”

        但齐白石曾在日记里记过一件事:三月初二日,得吴缶老为定润格。

        吴缶老,也就是吴昌硕先生。“润格”,也就是当时画家给自己为他人作诗作画所定的报酬,一般说来,画家们会请地位较高的人为自己定润格。

        当时吴昌硕名气大,两人并未见面,也互不认识。齐白石托人请吴昌硕给自己定润格,吴昌硕就很认真、很中肯地为他写了一篇,说他“书画墨韵,孤秀磊落,兼擅篆刻,得秦汉遗意”。

        想来,“竟得享大名”,也许只是一句玩笑话。

左 吴昌硕《致三多花卉册》局部

右 齐白石《石榴图》局部

8 | 好多吃的

| 展览上的一幅荔枝,我们觉得它们一粒一粒红得乖巧可爱,所以给你看看☺️ |

        这次展览还展出了不少吴昌硕画的蔬菜、水果的画儿。

        对待吃这件事,吴昌硕是最认真,最投入的那位。他喜欢吃肉,把瘦的花猪肉和白菜一起炖,每餐都要有。喜欢甜点和果子,尤其钟意酥糖和柿子。他给朋友写信,说“如见象笋,望寄我少许”,这种产自常熟虞山的象笋做成笋羹,是他的一生中最爱。

        旅居苏州的时候,他给在当地的好友顾麟士写了一封信,信里写:昨天承蒙您的款待,不胜感激。现在我有一个恳求,昨日的冬瓜茄子,颇得佳味,想劳烦府上的厨师照造二品,想在午饭的时候来吃,不知是否可以?现奉去一元大洋,望您费劳。另外,做这两味菜的时候,若改鸡汤为火腿煲汤,就再好不过了。

        他是真的很爱吃啊。

这幅《珍果图卷》,也在这次展览里展出了 |

| 《珍果图卷》局部 |

|《珍果图卷》局部 |

|《青藤遗意花卉图册》|

|《佳藕好合》|

|《白菜立轴》局部 |

9 | 两幅肖像

左 任伯年 《蕉阴纳凉图》局部

右 任伯年《酸寒尉像》局部

        展厅的开头和结束处分别挂了两幅吴昌硕的肖像,《酸寒尉像》和《蕉阴纳凉图》,来自是朋友也是老师的任伯年。

        这两幅画里,有两则故事。

        吴昌硕曾经在一个叫“安东”的地方做过县令。当时正是盛夏,吴昌硕日中归来,十分疲乏。任伯年看到这一幕,就为他写照,说他是酸寒尉。在这个职位上,吴昌硕前后做了一个多月,后来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印,上面写的是“一月安东令”。

        另一幅画里,是已从官场辞职的吴昌硕。正坐在芭蕉树荫下,坐在竹榻椅上,坦着胸,露着臂。吴昌硕很喜欢这幅画,用小篆在画上题字,说自己腹鼓三日醉,身肥五石瓠。以后再也不做官了,不如归来写字画画。还说:

        “蕉叶风玲珑,昨夜雨如注。青山白云中,大有吟诗处。”

10 | 超山的宋梅

|《致三多花卉册》局部 |

        吴昌硕很爱梅花,画了很多梅花,永远不会画腻烦的样子,这次也展了不少。他说自己是“苦铁道人梅知己”。

        80岁那年冬天杭州孤山,吴昌硕正与西泠印社的社员们一起聚会,忽然听他们说到塘栖超山的梅花正开着,便兴起无论如何都要乘舟往塘栖去看梅花。

        那超山上有报慈寺,也是近千年的古寺了。寺里的住持大概也不是寻常人吧,他从各处移植了许多老梅树,其中一棵是宋代时候的。

        吴昌硕与这棵宋梅已经是老朋友了,这是十年以后的再度看到,他看得很高兴。

        旁侧友人问他说,吴老先生,您看这株宋梅,真正是宋朝种植的吗?吴昌硕说,人人都说是宋梅,那就叫它宋梅吧。

        几年后,吴昌硕逝世,遵照先生遗愿,墓地选在超山报慈寺西侧的山坡上,靠着青山,面前是梅林。

|《红绿梅花》局部 |

|《墨梅图轴》局部 |

|《梅花柳枝图》局部 |

|《岁寒友图》局部 |

|《折梅煮茶图》局部|

关于展览,也许你会想要知道的

1. 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5号,也就是本周的周日,故宫的进馆时间为8:30-16:10。如果想要在里头慢慢看,可以早些时候去。

2.展馆在故宫的文华殿,只需要购买故宫门票即可,展览无须另外购买门票。现在是旺季,故宫门票为60元,可在故宫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在线购票,请记得提前一天买票,去时携带身份证即可。

4.现下北京雨水较多,记得带上雨具哦。

5.文华殿内空调开得较大,看展时可以带一件薄衣和一壶热茶水,会更舒服熨帖些。

        吴昌硕是个很可爱的先生,会因为自己没有胡须,无法“一笑难掀髯”而觉得懊恼;也会因为吃到甜蜜水果很高兴。他喜欢刻印,说自己“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写字的时候,每一笔都是有金石气的铁笔,画画很晚,但因为书法写得好,所以画儿也有了自然而来的好。(文章来自林曦的小世界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