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风的韵与隋唐书风的骨究竟谁更正宗?
至于到了唐朝的时候,笔法空前严谨,各类书体的个人特色也逐渐浓厚了起来,因用笔技法更进一步,所以“筋骨秀俊”等外在形式比较突出。
如非要论晋韵和隋唐筋骨谁更正宗,不如问“有内涵或长得好看,哪个更重要?”
我相信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不会给自己挖个坑让自己跳进去,稍微明智点的人,都不会跳进别人挖的坑,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去挖这样一个招人骂的坑。
隋唐以后,书风的外在表现能力增强,比如魏碑之雄强,欧之险,颜之筋,柳之骨,赵之秀媚,虽然都是各得晋人精髓一部分,但是更为突出的表现了出来,所以更加夺目。魏晋书风是一种“中和”之美,各种特点都有,但是都不突出,后世取其一二,便可名世。
这也就如同人世百态,长得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好看固然能给人眼前一亮,但是受不受人尊重,拼的是美丑吗?我相信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都是在线的。
只有追求内涵,素养,才是决胜之处。
书法中的内涵,素养是什么?就是魏晋书风,有中和之气,古雅之气,让人望而生敬。
矮大紧长相故不佳,但是谈吐风趣,粉丝也没比小鲜肉少多少。
“鹿某”粉丝固然多,不过好像没什么像样的作品。
所谓相形见绌,这个时代的多样化,多元化,给足了人们自己的空间,只要你喜欢,可以随意选择。
你真的要相信这是一个好时代。
唐朝书法,为后世个人书风外部表现形式的一个重要根基,高矮胖瘦的字,唐朝都有,为后世个人特色的书风奠定了基础。
唐朝书法决定了“形”“法”
比如楷书大多都是唐楷入手,以其法度完备,无论是笔法还是字法,都是最严谨的,就如同规矩,只有精通之后,才有空子可钻。
形到了一种极致,人们自然不满足现状,就要追求更高一层的表现能力,就是以“形态”表现“内涵”
从“外在美”追求“内在美”。
昨天我发了谢无量的字,意料之中的是评论区很多人都在骂谢无量,这是没办法去解释的。
一个只会看脸的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去看“内涵”呢?不可能的。
谢无量晚年字是“丑”了一些,中年时学二王,几乎是全国顶尖的,那时候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是比较突出的。
至于晚年不注重形态,那是走了下坡路了吗?
在不会看书法内在美的人眼里,大概应该是走了下坡路,所谓“越学越差”
书法贵的无法之法,法度完备了,自然就追求“无”。
古人说“有生于无”,证明“有”,也就是外在形态,是比“无”低一级的。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所谓无招胜有招,就是在“有”之上才能做到“无”。
这是传统的辩证法
如果弄不通这一点,大概诗文书画,都不会有什么独到见解的评论。
连文化之根都不懂,还谈什么欣赏文化演变的艺术?或者说受文化熏陶的艺术?
传统文人画,最受人欢迎的题材都是在“幽”“静”“隐”一类图,因为表的文化内涵符合文人的追求。
书法亦然,最大的变化就是感觉没有变化,抛去了外部表现形式,追求精神层面的变化,但是外部表现又是通往其必经之路。
故而古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虽然有生于无,如果“有”不表现到一种境界,那又怎么能上溯到“无”呢?
扯得有点远,但是道理是一样的,韵是内在表达,以魏晋为高。
法是外部表达,以唐最高,表现形式多样,肥瘦俊秀皆成法度。
谁更正宗?
好像在问:爹妈生娃,谁更重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