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原|被遮蔽的魏晋北朝书学史(上)

2020-01-06 10:20:51 来源: 点击:

        首先有必要说明一下,“魏晋”及“北朝”两个名词。
 

        魏晋,是指曹魏和东西两晋。北朝,是指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王朝。若泛泛地讲,也可包括隋,因为隋代虽统一南北,但统治重心也在北方。
 

        魏晋两个政权,除东晋以外,都是北方政权。因此,可以笼统说,本文重心在说当时的北方书法,但说北方书法,又离不开南方书法以及南北方之影响与变迁等话题。
 

        为什么要着重谈北朝?因为南朝书法史及书学史早已众所周知,无需赘述。

        为什么要用“书学”而不是“书法”?因为北朝书法本就广泛地存在,没有佚阙。所谓书学,是对书法史叙事的统称,不能笼统称为书论,因为不等同于书论,它包括有关其历史的一切叙事。我之所以倾向于用“书学史”而不用“书法史”,也是基于学术评价的考量。因为,北朝的书法史料,本身就是存在的,大量出土的北碑就是明证。所以,还不能说北朝书法史被遮蔽了。但是,有书法史料,并不等于就有对其予以客观认知的书学史。
 

北齐乐陵王妃斛律氏墓志
 
        尽管清代碑学复兴,但这种碑学的复兴,更多是基于理论层面或学理层面,或首先是理论的自觉,而并未广泛深入人心。至少,面对目前陆续出土的浩如烟海的北碑,我们还完全未能对其予以书学史层面的检点与认知。在大部分书家和理论家心目中,仅仅只有一个并不太深入人心的概念式的“碑学”,而未能将“碑学”这一学理与具体的碑刻尤其是北碑书法文本作有效地结合。因此,不对北碑书法进行作品文本的书学史检点,而纯粹以概念谈概念,是无法深入理解“碑学”“帖学”及书法史的。
 

北魏崔宣靖墓志
 
        大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之书法,前期基本是北派影响南派,后期南北派互有影响,但仍以北派为主。但主流叙事,造成了一些史实的被遮蔽。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书论的书写者主要在南朝的齐、梁间文人,以及唐太宗论书专推“大王”之故。
 

        从三国一直到西晋,基本是北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西晋到东晋,士人南迁,北方书风南移,南派书风诞生并占据半壁江山,但这并不是说占整个主导地位。王羲之在东晋时,也是由北而南再北再南。也就是说,即使是王羲之,也是受到北派书风影响,也即以卫夫人(东晋)为代表的卫氏书风。卫氏是一个大家族,在三国到两晋时期,在北方是书法世家。其中以卫觊(三国曹魏)、卫瓘(三国曹魏)、卫恒(西晋)、卫璪(卫玠之兄,西晋)、卫玠(西晋)、卫展、卫铄(东晋)等为代表,卫氏书风除影响了当时北方的崔林(曹魏)、崔悦(十六国时期)、崔潜(前燕)、崔液(前秦)、崔宏(北魏)、崔浩以及以卢谌(西晋)等为代表的卢氏家族等书风以外,其影响还及于大江以南,北方的卫氏书风对于南方书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卫夫人。
 

        卫夫人(272年-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
 

        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为中表亲,也即卫夫人为王羲之姨母。且卫夫人下嫁汝阴太守李矩为妻,李矩擅隶。而以李矩为代表的江夏李氏也是书法世家。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从兄李式、李廞等均有书名。尤其李式,其书法成就在东晋初期已可同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王羲之叔父)和庾翼媲美。发展至唐,江夏李氏竟出现了李邕这样的书法大家。江夏李氏,东晋以前未见有以书法名世者。东晋以后李氏书法之兴旺,当与卫夫人嫁李家有关。卫夫人虽然只比李式大2岁,但如果卫夫人18岁嫁与李家,那时李式只是一个16岁少年,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卫夫人的传授才使李家得以登上书法的高峰。
 

北齐天保狄仁氏墓志
 
        由此可见,卫夫人之下嫁李家,成为书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是北方书风南传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还是奠定王羲之书法史地位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就是说,地处北方(山西夏县)的卫氏书法,经由卫夫人,传入江左,影响到王氏、李氏等书法世家。
 

        今有人以为王羲之为主导的南帖也影响了北碑,尤其是影响了北魏碑刻,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北魏政权年代是公元386-534年,王羲之生卒年是公元303-361年(一说321-379年),就年代而言,王羲之生卒年确早于北魏建制年代,然王羲之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东晋,东晋是由北方士族南迁所建,偏安江左,其统治和生活的地方,基本上是南方,即使偶有去北方,也是学北方之书,谈不上对北方书法有影响。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南朝,其政权既然影响只及于江左,则其文化及书风不可能为北方政权所接纳,且王羲之在世之际,其书法尚未有后世之影响力。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故梁、陈之际,王羲之书风才在大江南北广泛流播开来。而南朝梁的统治时间是南梁公元502-557年,彼时北魏政权早已灭亡,即使是北魏分裂以后的东魏(公元534-550年)西魏(公元535-556年),其政权年代也大致与南朝梁齐平,且此时南北朝政权处于极度对峙时期,极少有文化之交流,也基本不可能出现南北朝文人书家之互相交往,故南朝书法影响北朝,可能性是很小的。
 

东魏吕盛墓志
 
        当然,南方之帖对北方书风的影响也不是一点没有。最典型之事件便是南朝梁文人王褒之入关。王褒与庾信才名甚高,到北方后,受到北方政权统治者的重用,对北朝尤其是北周的文学与书法影响甚大。但王褒入关时间是在北周时期,时间上已属较晚,而此时北朝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书风。从曹魏到西晋、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陈隋、唐等,北方的书风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即使是谈影响,也是北方影响到了南方,而只有到了隋末唐初,才出现了南方书风比较多地影响了北方书风的局面。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