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书法中的平衡感?经验干货,值得收藏

2018-06-26 14:42:18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处理书法结构的平衡感?

我老师曾经告诉我一句话,书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平衡感,找到重心。

不要在乎笔法结构,那些都是熟练之后自然而然就有的东西。

一定要懂‘平衡’懂平衡之后,一个字,无论结构如何变,如何夸张,都是字。

欧阳询的“本”

上奇下平。

但是重心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个字感觉歪,但是平衡的。

如何找到平衡感呢?

其实就是一个天平游戏,左边是瓜果梨桃,右边就是杯碟碗筷

碟子虽大,不过重量也就如同一个苹果。

道理就是这样。

比如中字,中竖长且重,就是重心的代表。

下边“秋”

禾字靠下,且字小。火靠上,且字大。

如果用笔轻重没变化,这哥组合一定是歪的。

米芾如何处理呢?

“中”的竖偏左,那么“秋”右边的“火”头就靠上,补齐了中竖右边空缺。

“火”的撇重,那“捺”就的适当抬起一些,不能跟撇站在一条线上。

让撇挂着捺,产生一种“势”一种平衡。

如同天平左边是一个一斤棉花,右边是一斤铁块一样。

让一斤铁块产生的“势”的视觉感,去压住左边棉花的大面积。

这就是平衡。

所以行草书千变万化,虽然左摇右摆,但是总是平衡的。

其调整在于笔墨的浓淡,轻重。线条的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布白,笔势的收放等等。

都是调整平衡的重点。

当然,只要找到平衡感,一个字怎么写都是字,虽未必是书法,但一定是字。

这个很重要,但是好多人都理解不到。

学书法,一定先学会写字,才学会写“法”。

之所以众多书家很多人都出自二王圣教,但是面目却各有不同,单神韵类似,这就是原因所在。

如“初”

衣补旁轻,刀重。

所以虽然衣补旁靠下,刀靠上,依然是油平衡的感觉。

有一个小故事,虽然未必准确,但是可做示意。

就是一篇字里没和字的用墨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日”笔画少,用墨就重,笔画就粗。

比如“徽”笔画多,所以笔画就轻。

这样“日”和“徽”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平衡感。

再回到上图“中秋”,如果“中”的竖很细,那么秋还是那么大,会不会感觉蛇头虎尾?

其实,今人把书法的平衡感贯彻最彻底,也是最好的,是“流行书风”

今人写传统书风,不如古人,即使是平衡感,也不如古人。

但是展览形式的兴起,让大尺幅作品流行起来。用笔用墨粗糙,但是轻重平衡。

可能有一大块墨猪,但是下一行就会有一大块飞白来填补,对比。

使之平衡。

比如,现在搞日本少数字派的中国人,很多都是美院的。

为什么搞美术的写少数字派书法,会比专业搞书法的人写的好呢?

就是因为美院的人对平衡感的理解比一般人都强。

平衡感首先是视觉上的,也就是画面上的,其次才会到字上。

当然,给大家举例子,这些流行书风的例子,不是为了让大家去学。

而是为了让大家看“平衡”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事物其实都是双刃剑,是有益还是有害,关键是个人的理解。

我觉得流行书风其中对矛盾对比的放大处理,是比古人字帖更直观的,也是更容易让大家察觉到的。

所以没事多看看未必是坏事。

当然,如果您很较真,说这种字就是一无是处,是垃圾,是糟粕,那就不必看了。

如果您说王铎也是糟粕,那就看看赵孟頫

您觉得赵孟頫的字的平衡感,会比之前的作品更直观吗?

学字,还是动脑比较好,不要认死理,我特别欣赏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你说呢?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