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

2018-06-25 16:10:44 来源:网络 点击: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松雪、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

        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正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以此可见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颜真卿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勤礼碑》拓本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氏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碑铭》,作者是颜真卿,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刊立。刻于建中元年(780年)。楷书,碑文一通,记文一篇。338×176×40厘米。四面刻,阴阳两面各24行,行47字;碑侧各6行,行52字。李阳冰篆书额,3行6字,阴额题名10行,行9字。碑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

        清代鉴赏家、书法家王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此《家庙碑》乃公用力深至之作。年高笔老,风力遒厚。又为家庙立碑,挟泰山岩岩气象,加以俎豆肃穆之意,故其为书,庄严端悫,如鬲、周彝鼎,不可逼视。”与其他时期的楷书相比较,《颜氏家庙碑》楷书用笔更加纯熟、自然。藏巧于古拙,点画肥美,结体开张而不失形,字之大小多随形造势,不求方正规矩,运笔速度较先前稍快,极富节奏感。拙而不笨,肥而不累,筋骨内含,其外拓的笔法,让线条充满弹性。他的楷书,字字如堂堂君子,气宇轩昂。

        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书《碑后记》 ,时年72岁。当时正是颜真卿踌躇满志之时,书法风棱秀出、精彩纷呈,为颜真卿晚年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与李阳冰篆额,世称"双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兴 国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时李准跋文。据跋文记,此碑经唐室离乱,倒卧于郊野尘土之中,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李延袭发现后,才移入府城孔庙内。据《校碑随笔》等书记载,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钩笔,惟宋拓本完好,明时已凿粗。如"李阳冰篆额"之"阳"字第三撇未损,"冰"字完好,"额"字右"页"直笔未损,则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虽然完好,然由于历来传拓过多,字口渐变,风神已差。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