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朝的这些对联,那些书法的蜕变

2018-06-04 11:22:38 来源: 点击:
        清朝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清朝的这些书法对联,各有千秋!

        徐三庚(1826-1890)清末著名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金罍、井罍,又号徐三庚传赞石刻袖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工篆隶,与吴让之、赵之谦齐名,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刻印力追秦、汉,能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而后,别树一帜。近时篆刻家多宗之。其晚年篆刻趋向定型,习气渐深,终成流弊。"

        曹鸿勋(1846.2.3~1910.9.9)清代官员。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另号铭帛,室名益坚斋。山东潍县(今潍城区)西南关新巷子人。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状元、历任修撰、湖南学政提督、云南永昌知府,调云南府,授迤东道,官至陕西巡抚,为官清廉。任上开办延长油厂,打出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曹鸿勋还以书法名世。北京故宫、颐和园及潍县等处都留下不少墨迹石刻。

        郭尚先(公元1785-1832年),字元开,号兰石,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历任乡试考官、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四川学政、左赞善、光禄寺卿。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春,诏授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专司学政吏考之事。 郭尚先一生博学多艺,著述甚丰。他工书法,"本学欧阳,后兼颜,褚",以致当时朝鲜、日本诸国人争相以重金求购其墨宝。他又善绘画,山水之外,尤擅兰石;其篆刻则古朴浑厚,法度精严,被誉为"深入汉人之室"。他著述亦丰,除《芳坚馆印存》二卷行世外,还有《进奉文》、《经筵讲义》、《增默庵文集》、《增默庵诗集》、《芳坚馆题跋》、《使蜀日记》等。

        何维朴 (1842 -1922 )湖南道县人。 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

        洪钧(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年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

        在出使期间看到俄国人贝勒津翻译波斯人拉施特哀丁著的《史集》、伊朗人志费尼写的《世界征服者史》和亚美尼亚人多桑编的《蒙古史》等历史书籍,遂获得西方的资料证补《元史》。在翻译金楷利等的帮助下,译著了有关章节,撰成《元史译文证补》30卷,其中有目无文的10卷,对元宪宗以前历史的证补较为详实。开了中国史学界利用外国资料研究元史的先例。回国后,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张加强军训,巩固边防。

        梁同书(1723年~1815年),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生性重孝,以书法著名。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鲁琪光(约1828~1898),字芝友,号黻珊。江西南丰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同治戊辰(1868)举进士,散馆授编修,旋补陕西道御使,授山东登州知府,并署登莱青道,调补济南知府。文章道德,冠绝一时,尤其擅长书法。

        陆润痒,清末状元,官员。其人官至一品。(原名陆润庠,庠 字被某些人讹传为 痒)

        铁保(1752年-1824年),字冶亭,号梅庵,本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清代书法家,书法早年曾学"馆阁体",后学颜真卿,纠正"馆阁"带来的板滞之病。与成亲王永瑆、刘墉、翁方纲,称为"清四大书家"。

        汪洵(?-1915)字子渊,号渊若,原名学瀚,字渊若,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进士,授编修。书法摹颜真卿,得其神骨,又参以他帖而变化之,工力甚深。兼精篆、隶,古朴。

        王仁堪,清代,(1848―1893)字可庄,又字忍庵,号公定,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第一名进士,状元。授殿撰,官苏州知府。善设色花卉。书宗欧、褚,名称一时,卒年四十六。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吴大澂(ché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1] 。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吴鲁(1845年-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 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诗人。 福建晋江池店钱头村人,也是泉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历任陕西典试,安徽、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资政大夫。吴鲁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广筹经费,建立学堂吴鲁主张因材施教,按部就班,重用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吴鲁能书善画,其字体沉雄峻拔,堪称大家。

        徐郙(1836—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南书房行走、安徽学政、江西学政、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拜协办大学士,世称徐相国。

        杨草仙是我国清未杰出的思想家、慈善家、诗人、狂草书法家。精通中医学,常以医道济世,以义诊施药作为自己的终身善事。祖辈及儿孙均以耕读为生,儿时随父隐奇学习书法,并有“独立一家书”的想法,先生的狂草体,具有张、王狂草的特点。书迹为世所宝,寸纸无遗。先生积极支持国内革命,多次为孙中山草书,“国家神圣”、“党国神圣”、“天马云龙”等字匾额。孙中山云:“云得未曾有。”草仙的狂草书法著作有《书道谈话六则》,约有二千字,是他近百年的狂草书法经验总结,对于我国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杨守敬(1839—1915),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