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他在雪天的玉米枯地发现另类的书法艺术

2018-01-30 09:57:13 来源: 点击:
       雪后闲逛,偶遇一玉米枯地,仔细观之,为之震撼,思绪万千,深受启发!耕墨书学浅薄,碎语一气,如有不到之处,望各路高人海涵!

        学书法必须从经典临摹入手,这是千年古训。经典临摹,是从书本到书本,它的艺术形式在给定的历史资料范围内,而无论历史多么丰富,和人类生存所面对的大千世界相比,一定是有限的,没有那么生动鲜活。

        唐-张怀瓘说:万法无定,殊途同归。神智无方,而妙有用。道本自然,谁其限约?知者随性分而挹之。

        张怀瓘的这段话:"万法无定,殊途同归",真理的海洋是宽阔的;"神智无方,而妙有用",真理的形态并不拘于一个固定样式,不同的形式都会拥有真理的效用;"道本自然,谁其限约"?真理是永恒的客观存在,谁能限制你去直接探寻呢?"知者随性分而挹之",聪明的人受其天禀的赐予,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感悟得到它。

        张怀瓘给出的答案是:向大自然学习,从自然中寻找!

        张怀瓘认为:书法艺术要追本溯源,第一选择是回到自然;其次是具有远古历史印记的古字体(篆),再次才是近代有成就的大师(锺繇、王羲之)。

        大自然是这样用黑色的线条切割白色的块面!

        书法家笔下展现的灿烂笔墨,必然"得造化之理",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孙过庭)。激越的笔墨, 在书法家挥毫落笔的瞬间,转化为雪白宣纸上的重重烟云,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羲之、苏轼、米芾等大师的传世墨迹吧!是那么的自然和谐!他们也看过这样的玉米地吗?嘻····拼一起看更直观(王羲之 · 二谢帖)

        书法只有黑与白。黑白之际,变化无常,气象万千。书道玄妙,尽在黑白之间。米芾手札

苏轼手札

        书法乃包含多种文化因素,尤其章法布白与国画意境相通相融,形成独特艺术。在本身笔墨技法之外,综合文化素养之"字外功夫"至关重要。米芾手札

苏轼尺牍

米芾尺牍

        从自然界中汲取艺术灵感的创作还有一位大家,也是热衷从自然"跨界取法"的,他高踞唐代书坛,气若长虹,以至于当时的大文豪韩愈,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位书法大师,就是唐代狂草大师——张旭。附几张耕墨临帖作品,望各路高人指点!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