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本事再大,也找不来真正顶级国宝的书法和画

2017-12-07 10:06:14 来源:网络 点击:

         最近一部《国家宝藏》让我们可以近距离关注这些国宝的真迹,甚至包括它的前世今生,对于一部艺术类节目,《国家宝藏》非常具有创意和趣味。

         《国家宝藏》第一期的作品十分重磅。作品有: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有清代乾隆任性而为被尊称“瓷母”的各种釉彩大瓶,甚至还搬来了10个流传千年文字之源的石鼓。

         这三个作品确实堪称国宝,但是油画酱对之后的作品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尤其是书法和绘画作品,为什么这么说?

         《国家宝藏》可以堪称国内博物馆的豪华阵容,但这几个博物馆中所藏的作品可不一定就能代表中国古代最好的传世作品。

《伯远帖》

         就拿书法来说,仅这几个博物馆窜到一起能拿出来的行书法作品估计也就是《伯远帖》,而这个行书在人们公认的传世书法作品中连前三都进不了。

          那么最好的三幅作品在哪里呢?其一,人们公认的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惜至今未发现存世真迹,而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则多为它的拓本,天下第一行书实际上名存实亡。

           那么行书《兰亭序》找不到真迹,那第二,第三又是什么,它们藏在哪里呢?

《祭侄文稿》

          被人们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篇书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所作的草稿,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经过不断的流转,这篇书稿有幸得存,现在原卷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

           被人们公认的天下第三行书是宋朝书法家苏轼的《寒食帖》,由苏轼撰诗并书,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凡一百二十九字。

           同样,经过不断的流转,这篇书稿同样也有幸得存,而原卷也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天下第一行书真迹不可寻,而第二,第三行书均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而《国家宝藏》又能拿出什么行书作品呢?行书暂且如此,那么其他的作品能珍贵到哪里去呢?

《富春山居图》

          单拿绘画来说,被誉为十大传世名画东晋顾恺之的画作《洛神赋图》,其重要的摹本却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仕女图巅峰之作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却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而山水作的巅峰《富春山居图》惨遭烧毁,变成两节一大段,一小段。而较长的后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还有据称会变色的曜变天目茶碗,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唯一传世的唐代五弦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却藏于日本的宫内厅正仓院北院。......除此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珍贵的国宝流亡在外。

            由于油画酱对其他瓷器、古玩、文物不太了解,不好评价珍贵与否,但作为一档节目来说严谨是第一要素,如果《国家宝藏》栏目拿不出来最好的国宝,干脆改一个名字,叫做《国家现存宝藏》更为贴切,或者换一种形式外出找寻真正的国宝,叫《国宝去哪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