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谈兰亭奖
2017-11-30 13:55:49 来源: 点击:
书法看得多了,脑子里有谱。哪个时代哪些字最好,哪些书法家,有哪些有名的作品,这个谱就一定要有。对于没有这些的普通人来说,也会有自己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是凭着一种本能。主要还是看和文字的熟悉程度有关系。看东西你要先有一个准备,字怎么写美心里有个谱。外国人不懂汉字,就只能看一个形。像心理学研究所说一样,每个人心里有一个知识框,怎么认知,怎么成长是不一样的。
任何人知识的成长都是有一种储备,有的人遇到新的知识,是开放性吸收的;有的人形成知识的时间是很迟钝的;有的人是喜欢漂亮的字,被人说了之后,他会反思,他会慢慢的欣赏“丑”的字。像温州人吃清淡的,但是慢慢也学会吃辣的。再回过头去吃清淡的又不适合了。知识欣赏也是一样的,你要有知识的准备,准备的是什么看到就是什么。
有句话说“坐无尼父,焉别颜回”,没有孔子,大家就不能发现颜回的好。你要鉴赏一个东西,你不到那个程度,修养不够,根本体会不到他的美。比如温州方介堪先生的印,不仅工整而且写意,达到了一种美的极致。但以北方人的眼光去看,就发现不了它的美。
“丑”的字也有很好的,丑也有丑得好、丑得不好之分的。我们要相信,丑的东西,也是作者本身的道理。你可以不喜欢,但是要接受。不然就会很狭隘。要真的学会看字,首先就要学会看书法史,看书法基本的风格。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丑为美、破坏性的美、压倒有秩序的美,都有一定的道理,丑一点的东西,确实能显示其个性的。但是真正好的东西,还是要求“美”。
传统的审美,一是正向的审美。美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发现“反美学”。有正统的美学,就有非正统的美学。有庙堂的美学,就要有山林美学去补充。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