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

2017-11-23 14:53:16 来源: 点击:
        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

        王阳明说:“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良知,不需要求之于人或书籍,若能发挥(致)良知,便可成就德业。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才是力量,或者说,以良知为方向的知识才是力量。

        1519年,王阳明用了不到50天的时间,彻底平定拥有精锐20万的宁王朱宸濠。这就是致良知的结果,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击败强敌,这就是良知的威力。

        王阳明,这个称呼来自他的号,他曾在家乡的阳明洞修道,所以自号“阳明子”,世人称阳明先生。
 

        其实他的本名是王守仁,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通过知识能实现的,如果没有仁德来守护,虽然暂时可以实现,但是终究还是要失去。

        孔子说的“仁”就是良知,“守仁”就是以良知为方向做人处事。
 

        人最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叫做“习气”。

        良知迷失了方向,就叫做“习气”。致良知就是去掉习气,使内心重获光明。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非常崇拜王阳明。在他的经营哲学中,到处是王阳明“良知”的影子。

        比如稻盛和夫说,要判断某件事是不是有道理,不能只看其是不是符合逻辑,还应当看它是不是符合良知。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楼市出现泡沫,稻盛和夫的公司有很多现金放在银行,连银行都在建议稻盛和夫去炒楼。

 

        稻盛和夫说:“我们还是用传统的方式赚钱,而不用炒地皮来赚钱。”因为炒房固然赚大钱,但是那是投机,不能给社会带来实际的财富。
 

良知即本心:一念成圣贤,一念成庸人

        王阳明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良知就是人的本心,人人都有,成为圣贤还是庸人,只在一念之间,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良知就是个巨大的能量源,一旦爆发,能改变宇宙。很多人之所以在面临突发危机时,无法处理好,原因只有一个:良知被遮蔽,无法发挥威力。

        遮蔽良知的,就是利害毁誉,确切的说,就是得失之心。

        良知是“天植灵根”,它在人的心中是须臾不可间断的,如果被得失之心的私欲所遮蔽,生机就不能显发;如果丧失了良知,人也就成了徒有人形的禽兽。

        从知到行,为什么中间有这么宽的一道沟呢?因为行是面对最具体的选择的,选择关头极难极难。
 

 

        一念之间,往往是电闪雷鸣。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