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丨一生坎坷却活成北宋第一网红

2017-10-20 14:31:19 来源: 点击:

 

 
 

粉丝自古就有,可谁能有他的魅力大

在世时,是被争相崇拜的偶像,

无论男女老少,拥有最大的粉丝群体,

上至太后级别的达官贵人,下到街头平民百姓。

千年后,说起苏东坡,谁人不知!

正如余秋雨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

一点就着,哪怕是海峡阻隔、素昧平生!

苏东坡仕途坎坷,却成就了另一种豁达人生。

近千年来,他不断被传颂、被描绘、被刻画,

他的词赋、他的书法、他的一生;

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我们对他喜爱至今?

是诗文书画的全才,是他生命的饱满度,

更是他“人间不可无一难存其二”的人格的魅力。

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

如今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

从这走出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享誉千年的唐宋八大家之其三。

公元1056年,父子三人前去参加科考。

这一年,苏东坡遇到了他的伯乐-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也是当年的主考官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苏东坡的文章后,

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

但欧阳修误以为这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

想着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吧,就给了第二名。

待拆去糊名的纸片,才知晓此为苏东坡所写。

欧阳修非常喜欢苏东坡的文章,说:

“三十年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都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嵩文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一考成名。

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 《跋吏部陈公诗帖》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

外表华丽,内部溃烂的宋神宗年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官员以支持变法与否分为两派,争得你死我活;

苏东坡并不反对变革,他反对的是过于激进。

公元1071年,苏东坡到杭州任官。

他听到了百姓的哀怨与痛哭后,

通过文章来表达其悲愤之情。

但却遭御史台弹劾大放厥词,愚弄朝廷,

接着他们找出苏东坡的诗集,

指责苏东坡讥讽朝政,犯欺君之罪。

气势汹汹的差官前来抓捕,苏东坡被押往受审。

在牢狱里,度过了一百多个日夜。

获救于才华,贬官黄州

欲置苏东坡于死地的虽多,

但挺身而出为苏东坡说情的人却更多。

就连王安石,也托人带话给神宗:

这个圣明时代,不能杀有才华的人。

最大的粉丝曹太后站出来说:

先帝在的时候,可认为他是宰相之才!

这些劝谏给了神宗一个台阶,

“乌台诗案”以苏东坡被贬黄州而告终。

公元1080年,苏东坡踏上前往黄州之路。

苏东坡不知道前路如何,但不会想到的是;

黄州,将是他人生一大转折,

自此开启另外一种豪情壮阔的人生。

成为“东坡” ,文豪“变”农民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面对逆境,苏东坡慢慢变得坦然,

内心没有那么焦虑了;

但却因穷迫,被生活步步紧逼。

所幸苏东坡有一个朋友,他叫马梦得。

当苏东坡以被贬黄州时,

他竟千里迢迢赶来,与苏东坡同甘共苦。

马梦得去找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

说苏轼如今家中很贫困,看能不能给块地他种;

徐君猷痛苦地答应了。

这块地也让苏东坡一见倾心。

本是无名高地,因为位于城东,

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自此成为了后人熟知的“苏东坡”

公元1081年,苏东坡从文豪变成了农民,

有时,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

与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劳作归来时,守城士兵都知道这位老农是大文人,

但不知他为何沦落至此,有时候还会开几句玩笑,

苏东坡却是笑而不语,

他已渐渐远离忧愤,泰然处之。

假若不曾遭遇“乌台诗案”,

假若不曾躬耕,不曾经历这些苦难,

他的心境必然大大不同,

也就没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喜悦

大江东去,为宋词代言

词,原是唱歌的歌词,

把文字填到乐谱中去,为之填词。

当时词坛的霸主是柳永,被万人传唱,

可以说是流行乐坛的歌王了。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是被正统文坛轻视。

苏东坡开始用作诗的方法来写词,

用歌词来写内心的理想与志意,

让词成为言志与载道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政治、军事、农事、怀古等等,

都可以入词,不再局限于男女之情。

∆ 《获见帖》

其实在初入汴京之时,苏东坡亦未重视词。

当时的他认为辅助为明君的策论,才是 “正道”

苏东坡外放杭州后,才开始了词的写作。

他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

词不是为朝廷、为帝王写的,而是为心,

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的。

公元1082年,苏东坡写下了千古传颂的杰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书法大家,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帖》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在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里

苏东坡写下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饱经沧桑的苏东坡终于领悟:

艺术之难,不在技巧,

而是在于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人的内心处境。

他的诗词、散文、书法

都在黄州这段岁月中达到了一个巅峰,

不曾有野心,却无意间争得了那个时代的文坛首席。

∆ 《寒食帖》

东山再起,为民解忧

公元1085年,10岁的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苏东坡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短短十七个月,直升到三品大员,

提升了六个品级,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的苏东坡,

却再次受到政敌的攻击;

他担忧自己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

于是再三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

公元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

期间,苏东坡最有名的业绩就是治理西湖。

把西湖的淤泥挖掘清理,筑起长堤;

堤上杨柳、小桥亭阁构成了西湖著名的“苏堤春晓”。

为了让水草不再滋生,

苏东坡将湖面租给民众种植菱角;

又在西湖中建造了三座小石塔,围成一个水域,

严禁在这个区域内种植菱角。

小石塔后来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苏东坡很爱护他的百姓,

为民造福所带来的成就感,丝毫不亚于艺术创作。

西湖成为了“西子湖”,

或许,这是另外一种传世的经典吧。

公元1091年,苏东坡重新受到朝廷重用,

被调离杭州,并官升礼部尚书,

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

然而,重用他的高太后去世后,

18岁的宋哲宗执政,新的党争卷土重来。

年少的宋哲宗开始疯狂打击旧党,

苏东坡在这时又成为了一个被打击的对象。

∆ 《潇湘竹石图》

屋漏风雨,一贬再贬

公元1094年,苏东坡再次被贬。

唐宋,荒凉偏僻的岭南,是被贬官员的流放地。

在惠州,苏东坡成为由当地官府看管的犯官。

公元1097年,朝廷的一纸诏书,

把苏东坡贬到更加荒远的海南儋州;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临行前,他一一交待后事,如同永别。

唯一让苏东坡略感欣慰的是,

在前往海南的路途上,他与弟弟苏辙相遇了。

林语堂说:“因为苏辙,苏轼往往能会写出最好的诗来。”

其中,最著名的是写给苏澈的《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不屈命运,怡然自得

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

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

当悲剧与困苦降临时,

他总会用微小却确实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因为苏东坡,猪肉变成了东坡肉,

糊干的面条变成了东坡饼。

黄州时期的苏东坡,生活窘迫。

幸好他发现了价格便宜的猪肉,另辟蹊径;

他在困顿中创造出了一道符合自己口味的菜肴-

“火侯足时他自美”的东坡肉,

这就是苏轼,一个吃货美食家。

∆ 苏轼酿蜜酒

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惠州。

当时惠州的街市一天只能杀一头羊,

其他官员都要买羊肉吃,

苏东坡说,我是一个谪官,不能去和别人争羊肉。

最后他只好买羊骨头,用小火烤来吃,

苏东坡感觉非常满意,他觉得很鲜很香。

他给弟弟写信,隆重推荐他的羊脊骨制法,

他还说这样啃羊脊骨,会让等着吃骨头的狗不高兴。

待62岁时,苏东坡被贬谪到更远的海南儋州,

在当时,海南是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

“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

可贵的是,苏东坡把蛮荒之地的生活过得兴趣盎然。

没有好吃的,他就开发了牡蛎,还写信给儿子炫耀: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没有朋友,就自己找乐子,办学堂;

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年老的苏东坡被贬海南,历经劫难,但幸运地活了下来。

却在准备退隐养老之时,厄运降临。

在海南的第三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

苏东坡再次被朝廷起用,启程渡海北归。

到了常州,他的旅程已无法再继续了,

公元1101年,苏东坡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在后人眼里,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位巨儒政治家、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吃货美食家、一个网红段子手;等等的不同头衔。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但在他自己看来,最引以为荣的不是高居庙堂,

而是被贬黄州、惠州和儋州的流离岁月。

那是他政治上最挫败,

生活上遭受最多磨难的的时期,

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成全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他的文、诗、词,书法、绘画、水利、烹饪…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都留给我们这个民族最珍贵的遗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