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周到黄胄肖像:一个人的另类美术史绘本

2017-10-10 10:43:32 来源: 点击:

 

        肖像画,又叫做“传神”,作为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重要门类,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绘画进入明代以后,加速了风格化的发展进程,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也使得用当事人笔墨为当事人造像成为可能。9月28日下午,2017年上海市重点图书、美术史学者邓明的新作《守望丹青——从沈周到黄胄,笔墨肖像一百人》出版座谈会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召开。该书是为五百年来,在中国美术史上卓有建树的一百位美术大家画像。
 
 
守望丹青——从沈周到黄胄,笔墨肖像一百人》
 
        《守望丹青——从沈周到黄胄,笔墨肖像一百人》是为五百年来,在中国美术史上卓有建树的一百位美术大家画像,留下他们的真切神态,也传下他们的迷人笔墨。 全书图像和文字内容按人物进行编排,内容主要包括人物造像、题画诗、评传以及一张小尺寸的传主即当事人作品局部作为插图,以示造像笔墨由来之依据。
 
邓明所绘沈周肖像
 
         “用古人笔墨为古人造像” ,即用当事人的书画风格塑造当事人肖像以求更加丰满传神,是邓明于此书的创意。这个创意是一次历时七年的成功实践,需要占有大量的记载相关传主容貌体态的文献资料,诸如:画像、评传、诗文、书信、笔记、书画作品,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气质在衣冠服饰上的适用性,都可以作为造像依据。
 
        邓明长期从事美术出版工作,对美术史和书画技法造诣颇深,为百名书画大家造像,是他多年潜心美术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
 
邓明所绘八大山人肖像
 
         对于为何画像的选择是从晚明而非唐宋时期开始,邓明认为,“绘画的风格化到了明代中晚期以后开始强烈了。有人讲中国画千年一面,其实不是的。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后来由于文人画的崛起,它统帅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往诗书画印这方面走。所以我选择了沈周,吴门画派开始,有利于以当事人的笔墨去表达他。”
 
邓明所绘任伯年肖像
 
邓明所绘林风眠肖像
 
        看似简单的线条,其实非常难画。邓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单单就任伯年的画像,他就画了三四十遍。而画林风眠的肖像,难度在于用林自己的笔法去画他。对于线条的选择,邓明也是经过思考和研究的。程十发擅画少数民族,墨团,大笔一挥,但画西装革履的程十发却无法用他的那种线条,所以就采用了程十发在画少数民族之前画《阿Q正传——零八图》的那种线条去画程十发的肖像画。
 
邓明所绘程十发肖像
 
         在以“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出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主题的出版座谈会上,来自上海文联、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美协、上海作协、上大美院、复旦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多位专家对于邓明的肖像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认为他的题画诗也诗意盎然、生动传神。与会专家认为,将中国书画大家的笔法以及审美取向融入其人物画像,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其成果不仅将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晚明以来中国书画史代表人物的群像画卷,同时也将让我们得到这五百年书画技法发展史的一个特殊文本。同时,由于所选书画大家在书画史上的不同地位,这些造像又可以从一个侧面向读者展示一个“另类的”绘画史——肖像美术史。
 
邓明所绘齐白石肖像
 
         谈及当代人物画。邓明认为:“当今的人物画是一个多元化的现象,我是赞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形式不能过于大于内容。过于讲究形式就背离了它的内容,背离了精气神。如今,一些现代人物画,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它们更多的是注重形式上的转变。而对于人物画,用线条去表达是很难的,例如叶浅予的线条就非常准确,简练,肯定。中国画的六法论,第一条是气韵生动,第二条就是骨法用笔,而后面的四条其实也可用在西画上。”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