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元兮甲盘的文字考

2017-07-26 09:38:05 来源: 点击:

 

西周宣王五年 青铜兮甲盘 高:11.7cm 直径:47cm
西周宣王五年 青铜兮甲盘 高:11.7cm 直径:47cm

 
兮甲盘铭文及拓片
兮甲盘铭文及拓片

 

  2014年1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了中国(湖北)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我和吴镇烽被邀参加该会。会上展出的青铜器中,有一兮甲盘引人注目。因为早在千年前的宋代,该盘便出土,收入宫中。元代时流落市场,被李顺甫买回,其家人将盘圈足打掉,制成烙饼的煎锅,再由书法大家鲜于枢发现得到。后又辗转收藏,清末归于大收藏家陈介祺,其后不知下落。如今,失踪多年的实物重现,经我们鉴定:该器的铸造工艺与保存现状均为真品。铭文又同著录的完全符合。是日本书道博物馆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两件无法相比的。此盘流传有序,失而复得,可喜可贺。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的虢季子白盘,有铭文一百一十字,乃韵文,且同为西周晚期宣王之器。而该盘铭:“搏伐玁狁,于洛之阳。”此盘一百三十三字,盘铭:“王初各伐玁狁于,兮甲从王。”玁狁为周西北方少数民族,春秋时,在秦国晋国的追击下,被迫迁往伊洛一带。当然,夷、宣时的多友鼎、不簋、逨鼎均提到与玁狁作战。兮甲盘在记载此事时,更充实了物证。从这一方面看,已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有趣的是虢季子白盘,清代于宝鸡出土后,也经历坎坷,甚至用作养马装料的马槽。此种大方盘绝非洗浴用的,而是一种铭刻武功的记功“碑”。墨子所谓“书之竹帛,琢之盘盂”,其底较平而面积大,将重要铭功记事,刻铸其上,便可在宗庙中永久保存。因此兮甲盘的珍贵价值,突出体现在铭文上,其史料可与《尚书》一篇相比。

  兮甲盘铭文:“淮夷旧我(帛)畮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贮,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伐。其隹(惟)我者(诸)侯、百姓,厥贮毋不即市,毋敢或入蛮贮,则亦刑。”

  这一段是责令诸侯百姓(当时的百姓指百官),如经商不就市,或敢在蛮夷之间从事不正当的贸易,都要受惩罚。学者间向对“贮”字有不同释读,或释“贾”,或释其它字。笔者认为,这个字既有积藏之意,又有买卖之意,总之均是指商贾贸易。该盘铭讲明周王对淮夷的政策法令,反映有贡赋、守职、通使和商业。一篇铭文既反映战争,又反映商贸,是很难得的宝贵史料。

  还有一件宣王时器是1974年陕西武功县周代遗址出土的驹父盨,记载南仲邦父命驹父到南淮夷征赋贡时,要谨慎对待夷俗,要“献厥服”。那里所贡是丝织品,表明西周王室贵族从黄淮一带征收丝织品。《周礼·大行人》:“其贡服物。”郑玄注:“服物,元(玄)纁絺纩也。”所以,在西周晚期,从黄淮一带通往陕西宗周,也是一条“丝绸之路”。

  由此而知,兮甲盘是西周王朝同东方各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和融合的见证物。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