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宝贝都被乾隆玩坏了,北宋汝窑大观(二)

2016-06-18 13:40:40 来源: 点击:
 
 

 
 
北宋汝窑 青瓷水仙盆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6.2公分 口纵18.6公分 口横26.4公分 底纵15公分底横21.6公分  底款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碁正不如。」
 

 

 

 
 
北宋汝窑青瓷水仙盆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6.1公分 口纵15.8公分口横23.1公分 底纵13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四件水仙盆中,三件底部刻题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此件作品虽未题诗,但品相较为完整。
        【注释】「水仙盆」、「猫食盆」和「猧食盆」指的是同一种器物。
 

 
 
北宋汝窑 青瓷碗
    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藏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7公分 口径17公分   撇口深壁碗,腹壁呈圆弧形,圈足外撇,碗口镶一圈铜扣。裹足支烧,全器施天青釉,釉薄均匀,呈不透明状,釉质温雅,色泽凝敛,满布网状开片。圈足内底有五枚细支钉纹,排列工整呈五角形,但并不位於器底正中心,露出灰黄胎色。
    器内底刻清高宗楷书七言律诗一首:「均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椀艰致,内府藏盘近数百,碗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碗大难藏盘小易,於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
诗后署款:「乾隆丙午御题」(1786),印文为:「比德」,「朗润」。刻纹处有残留朱砂痕迹,为乾隆年间御制题款刻文常见的装饰手法。
 

 
 
北宋汝窑青瓷胆瓶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17.9公分 口径3.2公分 足径8.9公分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5):「通体纯青缬细纹,用圜旅食古攸闻,难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寔出群」。乾隆乙未春御题。钤印一:「太」。
        釉面满布开片,口足皆镶嵌铜扣,底中心刮釉一圈,局部施涂黄色铁汁。沿著刮釉周边题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其造型或如传世所见汝窑长颈瓶一样,圆腹之上拥有细致的长颈。然而或因传世过程,颈部不慎受到损伤,遂形成今日的形制。
 

 
 
北宋汝窑天青奁式炉
    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藏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15.3公分 口径23.8公分  此香炉形式源於汉朝时期的青铜尊器或是战国时代漆器奁具。器身呈圆筒状,深壁直口,平底带三小蹄足。全器满施青釉,色泽浅蓝带灰,满布细密开片,底部有五枚支钉痕,露出香灰色胎底。器外壁周身饰弦纹三层,上下各两条,中间为四道。此类弦纹装饰常见於汉代类似的三足青铜器。实际用途有曰白酒,也有视之为香炉。
 
 
北宋 汝窑香炉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0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高13.6公分 口径15公分底径16公分  上作子口,腹部模印三层莲瓣纹,束腹凸出三个乳钉状纽底座呈荷叶状向上翻卷。通体施纯正的天青釉,仅在底足著地面处有一周露胎。
 
        此种熏炉不见於汝窑传世品。
 

 
 
北宋汝窑青瓷盏托
    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藏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6.5公分 款17公分  此盏托作五瓣葵花式,托圈似碗,直口稍敛,中空无底;葵花瓣式托盘微向上撇扬,瓣稜高起处釉薄色淡,高圈足外撇。如典型北宋中晚期器,托圈甚高。全器满施青釉,略显淡碧色,带浅淡的细网状开片,托圈有少许缩釉现象。圈足底部五个支钉痕露出香灰胎色。
 

 
 
北宋汝窑 青瓷纸槌瓶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20.5公分 口径4.0公分足径8.7公分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6):「陶得纯青生二城,果然色质勝难兄。绿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成。簪朵雅意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薛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弃美琼。」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钤引二:「三」,「隆」。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十一世纪后半期——十二世纪早期
高22.4公分 口径4.4公分足径8.6公分  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1778):「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華陪德寿,可曾五国憶留停。」乾隆戊戌仲夏御题。鈐印二:「古香」,「太璞」。
 
——未完待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