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被称为石刻之祖,唐宋以下学篆者,无不推崇

2018-08-22 11:19:08 来源: 点击:
        《石鼓文》是东周时代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秦国刻石,唐代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原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因为文字刻于十块鼓形石头上,所以被后人称为“石鼓文”,它是大篆书法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珍品,是一件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也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所知道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石鼓文》既承接了西周金文书法的一些特征,又开启了秦代小篆书法,起笔、收笔都是圆笔,笔画粗细基本一致,结体比较方整,竖行横列也基本整齐。我们从这一刻石中可以看出西周晚期的《虢季子白盘》的痕迹,同时,还可以从晚于东周的秦小篆书法中看出它们在用笔法,结体章法上的相似点。

       秦小篆书法正是在以《石鼓文》等为代表的大篆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石鼓文》用笔劲健挺拨,体态端庄,气势大有雄宏,因此受到后人的喜爱,被称为“书家第一法则”。诗人韦应物、韩愈、苏轼等都曾写过诗文对它大加赞赏。

       由于石鼓文是先在相对平整的鼓形石面上书写,然后再刻,比起锺鼎铭文的范铸采得简单,避免了锺鼎器形多面弧度的局限性,更能真实地保存书写笔意,故《石鼓文》显得分布均匀,结体严谨,用笔笔意浓厚,笔力遒劲。加之由于刻石完成以后长期置于荒野,风吹日晒,部分剥落,更使《石鼓》显得气息醇古,朴茂自然受到了唐以后书家的高度推崇。

       唐代大书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激赏:“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杜甫、韩愈、韦应物、苏轼、赵宦先、康有为均盛赞《石鼓文》的高妙。唐宋以下学篆者,无不推崇,近代吴昌硕更从《石鼓文》获益良多,终成一代大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