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书法成名,曹操曾将其书迹悬于帐中,钉在墙上

2018-07-26 12:17:19 来源: 点击:
        东汉至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也是甘肃地区出现著名书法家较多的时代。除敦煌的草圣张芝和亚圣张昶兄弟、敦煌的章草大家索靖外,安定的梁鹄也是当时最为杰出的书法大师之一,在汉末魏初隶体书法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梁鹄

        梁鹄,生卒不详,字孟皇,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东汉著名书法家。他一生既步入过东汉末年的官场,也经历了三国初年的兼并和战乱。梁鹄自幼喜好书法,但苦于寻觅不到可供学习的善本和老师。当时有一位大书法家叫师宜官,最善八分书,其书“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有时候,师宜官不拿钱就去酒家饮酒,饮罢则题字于酒家的墙壁,会招来许多人的围观和赞叹,大家知道他没有酒钱了,也就你一钱我一钱地给他凑,直等到凑足酒钱后,他才从墙上擦去字迹。

        在家里,这个性情古怪的师宜官也喜欢写字,不过他每次在竹版上写好字,再琢磨一番后,就用小刀刮掉,最后连竹版都放进火中烧掉。梁鹄对此人的书法十分崇拜,知道他好酒贪杯,便经常带些好酒去拜访他,并与他对饮,等他喝醉了,就赶紧将他尚未焚烧的竹版偷偷带回家去,仔细研究揣摩,勤学苦练,终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师宜官

        八分书体是隶书的一种,亦称“分书”或“分隶”。汉代至魏晋年间,是八分书体最盛行的时期。师宜官、梁鹄、蔡邕、张昶、索靖、王羲之和王献之等,也都兼工八分书。“凶险可畏”“奋研扬波”“龙虎腾踞”“交戟横戈”是八分书体在结构、笔势上的特点。

        由于汉灵帝刘宏雅好翰墨,因而以书成名的梁鹄也就深受器重,初选为孝廉,拜为郎官,光和元年(178),进入鸿都门学,出任凉州刺史,后迁幽州刺史,汉灵帝时升任为选部尚书(三国魏时改选部为吏部,主管人事、官员的选任),侍奉皇帝左右,是朝中的实权人物之一。后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梁鹄奔赴荆州,投归刘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平荆州后,梁鹄复归曹操。

        梁鹄书迹因处战乱年代,所留甚少,传世珍品仅有《孔羡碑》《修孔子庙碑》《受禅表》等。其书作“大魏受命肇造区夏,天人咸和运世隆化”骨气凝重,筋力丰足,笔势雄健,充分体现了八分书的精熟和超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美代表作,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书法大家。王羲之早年学书时,曾远赴许昌访得梁鹄、钟繇墨迹,细细品味临摹,很受裨益。据传有的名碑为梁鹄所书,如《隶释》称《鲁孔子庙碑》是曹植撰文、梁鹄所书。康有为也认为此碑是梁鹄所书。也有将《受禅碑》说成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刻字,故又称三绝碑。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