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近作临三国魏晋书迹
2020-06-08 15:22:22 来源: 点击:
在中国书法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各书体皆有推进,还涌现了一批著名书法家,随之而来,书法品评和理论也相应展开,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中,最为夺目闪耀的当属王羲之。他站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超越时代的审美,引领了时风。从这个角度上看,他或许可以被看作那时“流行书风”的旗手了。
今次,曾翔老师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一批书迹进行了临写,并由此反思了时下审美的相关问题。
照片拍摄于2019年
打开《中国书法全集 ·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中的名人书迹部分,明显地感觉到这也是一个“流行书风”盛行的时期,王羲之便是其中代表和集大成者。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出自不同的书者,但书风的相通之处很多。可见,一种书风的完善、成熟,或者说确立,需要众多书家共同探索。
反观今天的书法艺术,也有很多趋同的地方,尤其是展览体,更是千人一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这种趋同的审美是好还是坏呢?都值得分析。
我想,这里存在一个“时代性”的问题。人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有着相似的审美习惯和偏好是较好理解的。但是其中的受益者,或者说“流行书风”的受益者应该是走在前面的旗手性人物。所以说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应该有自己个性上的坚持,需要去思考自己是随大溜者还是开拓者,亦或是步伐相对快的人。所以我在临写三国魏晋书迹时,包含了对当前发生的这些书法艺术现象的反思。
此次我针对这段时期的名人书迹,残纸、竹简等都进行了临写。一如既往的,我没有忠实于原帖,也没有完全照搬地临摹。但总体上还是对古人的书写方法归纳了一下,变成了属于我自己的书写形式。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关注、思考着王羲之以及一批三国魏晋名家的作品,希望能把他们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供大家参考。
—— 作品欣赏 ——
一
曾翔临钟繇《长风帖》之一
曾翔临钟繇《长风帖》之二
曾翔临钟繇《墓田丙舍帖》
二
曾翔临皇象《急就章》之一
曾翔临皇象《急就章》之二
曾翔临皇象《文武帖》之一
曾翔临皇象《文武帖》之二
曾翔临皇象《文武帖》之三
三
曾翔临司马懿《阿史帖》之一
曾翔临司马懿《阿史帖》之二
四
曾翔临谢安《六月帖》
曾翔临谢安《告渊朗帖》
五
曾翔临谢万《七月帖》
六
曾翔临司马岳《陆女郎帖》
七
曾翔临萧衍《众军帖》
八
曾翔临王羲之《七月帖》
曾翔临王羲之《都下帖》
九
曾翔临王献之《地黄汤帖》
十
曾翔临楼兰木简书迹之一(西晋咸熙三年)
曾翔临楼兰木简书迹之二
曾翔临楼兰《前少毂残纸》(十六国时期)
曾翔临楼兰习字纸
曾翔临郴州吴晋简
曾翔临楼兰墨迹《得必安残纸》、
《九月十一日纸》
曾翔临楼兰墨迹《得必安残纸》
—— 延伸阅读 ——
所临各书家及楼兰遗书简介
钟繇《荐季直表》局部
钟繇(151年-230年 ),字元常。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皇象《文武帖》 · 故宫宋搨阁帖本
皇象,生卒年不详。三国吴广陵江都(江苏江都)人。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刺史。《三国志》卷六十三《赵达传》注引《吴录》,称其“幼工书。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甫恨逋,并恨峻,(皇)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唐张怀瓘《书断》云其“工章草,师于杜度”,“与严武等称八绝,世谓沉着痛快。抱朴云:书圣者皇象”。“其写春秋最为绝妙”。唐窦《述书赋》亦云其“朴质古情,难以穷真,非可学成。似龙蠖蛰启,伸盘复行”。
司马懿《阿史帖》 · 故宫宋搨阁帖本
司马懿生於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卒於魏邵陵厲公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字仲达,河南温县孝敬里人。司马懿博学洽闻,多谋略,有权术,善用兵。《淳化阁帖》卷一刻有署名《晋宣帝书》之《阿史帖》。然历代书论均未言其能书。
谢安《六月帖》 · 故宫宋搨阁帖本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有宰相气度。后世米芾曾赞其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宣和书谱》称其“初慕羲之作草正字,而羲之有解书者。后之评其字者,亦谓纵任自在,若螭盘虎踞之势,要当人能品也。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此所有惟行书为多。”收录有其行书《近问帖》《善护帖》《中郎帖》。
谢万《七月帖》 · 故宫宋搨绛帖本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常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谢万在担任司徒府掾属时,曾与兄长谢安等四十二人一同参加兰亭雅集,并在会上赋诗一首。
司马岳《陸女郎帖》 · 故宫宋搨阁帖本
司马岳生于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卒于东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年)。字世同,明帝司马绍之子,成帝司马衍同母之弟。作为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陆女郎帖》,亦为宋《淳化阁帖》所收录。
萧衍《众军帖》 · 故宫宋搨阁帖本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
王羲之《远宦帖》 · 台北故宫博物院本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献之《地黄汤帖》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官员,“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楼兰残卷
楼兰简纸是指在楼兰遗址发现的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它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延伸阅读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于《中国书法全集》 卷十八、卷二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