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主要版本简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和各摹本和

2018-07-20 11:05:43 来源:网络 点击:
        通常认为《兰亭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撰并书。行书,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个字。传世摹刻本极多,以开皇本、定武本、神龙本三种为著名。

        开皇本所见版本有二:其一帖尾署“开皇十三年十月”,另一帖尾署“开皇十八年二月廿日”。“开皇”为隋文帝年号,因刻于隋开皇年间而得名。此刻本字迹臃肿,与定武本有灵滞之分,因未见于宋人著录,后人疑是伪造。上海艺苑真赏社曾影印。

        兰亭序版本复杂,现在的情况是众多版本的兰亭序都远没有神龙本精彩,在复制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似乎这些版本传播兰亭书法的作用已经黯然失色,为什么兰亭序的研究还是书法界的热点呢?我认为首先是兰亭序的书法开书法近两千年之先河,是书法史的巅峰之作,再者是真迹不得见,任何一个摹本都不可能全面的展现兰亭序的真实面目,为了追寻兰亭序的本意,对现存的以及历史记载中的兰亭序进行研究并得出自己的体会,这个过程能对书家对书法的理解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兰亭序的研究不仅是个书法史的问题。再者,兰亭诸本得名都有攀附名人的现象,如果通过一个跟褚遂良无关的“褚摹本”去研究褚遂良笔法,必然是缘木求鱼,弄清这些问题的始末也就是必要的了。

        1、神龙本

        此本俗称“冯承素摹本”,是现在唯一可靠的从真迹上摹下来的唐摹本,称“冯承素摹本”是很成问题的。在一定时间内,因为米芾的影响,把兰亭的各种摹本及其衍生本大多归于褚遂良的名下,神龙本自然也称为“褚摹”,后来这个版本改成归于冯承素的名下。

        冯承素是唐太宗时期弘文馆的职业榻书人之一。归于冯承素的名下要从元代郭天锡说起,郭天锡在题跋中说“定是冯承素等摹自真迹”,到明代藏家才项子京直接坐实为冯承素摹本,考证对于题跋和印章很依赖,但问题也很复杂,因为题跋经常被书画商改换,弄得乱七八糟,经常要通过古人的记载来确认是不是本帖的原配,印章也经常造假,比如这个兰亭序摹本,后面的好多题跋本不是原配

        此本称为“神龙本”是因为帖芯的前后各有半个“神龙”印,据说这就是唐中宗李显的收藏章,但徐邦达认为是不可靠的,元代有人记载,说在大德年间见到一个“神龙本”,前后各有半个神龙印,并说应该就是宋理宗时公主嫁给驸马杨镇时的那个陪嫁的“神龙本”,但是他对所见到的“神龙本”的某些描述跟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不一致,说明曾经有两个神龙本存在。现在存世的这个“神龙本”前面神龙半印下面有个模糊的印章“**书府”,众人皆不识,徐邦达从《梦奠帖》《神仙起居法》和薛绍彭的《杂书卷》找到此印,释为“副騑书府”,是宋驸马杨镇的印,徐邦达根据杨镇喜欢伪造文物,猜测这个神龙印可能是杨镇伪造的,我觉得元代那个记载有可能是一个伪本,或为根据这个“神龙本”伪造的也未可知。

开皇本兰亭序

        定武本为石刻本,浑朴敦厚,为诸刻之冠。传为初唐欧阳询临本,据载从五代石晋开始流传(当时不作“定武”之称),契丹耶律德光从中原得此,携于真定(现河北省真定县)。耶律死后,此石被弃山中,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被一位“李学究”所得。李死后,其子为还债取出,被定武太守宋景文收入公库,因此得名。宋代熙宁年间,定武太守薛师正之子薛绍彭(书法家)将原石损去“湍、流、带、右、天”五字以区别于翻刻本。宋代大观年间,原石被收入宣和殿。“定武本”于宋代最流行,翻刻最多。现存定武真本有二:一为元柯九思藏本,署签《定武兰亭真本》:另一为赵孟俯藏本,赵前后题跋十三则。清乾隆年间遭火焚,仅残存三小片,十六行,六十余字,后流入日本。

张金奴本兰亭序

        以上是《兰亭》三大类别,后世刻本非常多,但皆不能超越此三大系统。

        “褚遂良临本”。传为初唐褚遂良所临墨迹(列为“兰亭八柱”第二柱),至明代被陈敬宗鉴定为“褚临本”。因有的字笔法形态似宋代米元章,故又称“米临本”。

        “玉枕本”。传为欧阳询临蝇头小行楷,刻于禁中,可能是“定武本”的前身,又名“袖珍本”。又有贾秋壑以“定武本”缩写成者。

        “颖上本”。《思古斋黄庭兰亭》中见,传为“褚本”中最佳者,出于安徽颖上井中,又名“颖井本”。原缺数字,后有翻补,甚差。

        “黄绢本”。亦称“洛阳宫本”,帖中“领”上加了“山”,世称“领字从山本”,传为“褚本”(明王世贞藏)。也有说“黄绢本”与“领字从山本”不同,但同出于一个祖本或宋人“游似本”。  “陈鉴本”。明代陈缉熙所收,并在前加一伪本。传为“褚本”,陈缉熙好勾摹,多以此刻石。曾失十五年后复得,故多刻之,共与好事者。  “定武”体系中其它本。如“国学本”、“何氏东阳本”等都属“定武”体系。“国学本”于明初由徐达从“天师庵”送至国子监,又称“天师庵本”,比东阳何士英藏本为优。另有“荣芑本”,五字未损,仅逊“落水本”。  《兰亭八柱帖》。杂帖。清代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以《兰亭序》临摹本墨迹三种上石,共分八柱;第一柱为“虞临本”(张金界奴本),第二柱为《褚临本》,第三柱为《冯摹本》即《神龙本》。另外三柱为柳公权《兰亭诗》三种。还有明代董其昌临柳书《兰亭诗》和乾隆临董其昌本《兰亭诗》共八卷刻于八柱之上,摹勒极为精美,传本不多。“八柱”现在北京中山公园,已损。  此外据传还有“洛阳本”、“赐潘贵妃本”、“薛稷本”、“游似本”、“上党本”、“米氏本”、“薛绍彭本”等等。历代相传的不同本子不下百余种。

宋仁宗临兰亭序

元·赵孟

米芾题诗本

        此本俗称“褚遂良摹本”,现在仍标题为褚遂良摹本的有两个,一个是绢本,一个是纸本,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还真有点渊源,即在众多版本中,只有这两种的“文”字写法一样。

        纸本即此米芾题诗本,题为褚遂良,最早见于项子京,但项子京不是鉴定家,很可能之前就有这个说法。后面有米芾的题诗,这个本子不怎么像是摹本,因为跟其他的版本太不像了,启功说“此帖字与米诗笔法相同,纸也一律,实是米氏自临自题的。”

        米芾后面的题诗有这么几句:

彦远记模不记褚

要录班班纪名氏

后生有得苦求奇

寻购褚模惊一世

寄言好事但赏佳

俗说纷纷那有是

        最后两句分明是说:不要听好事者的话,哪有什么褚摹啊!而有意思的是,“褚摹”一词的始作俑者基本就是米芾,经常用墨本作“褚摹”迷惑世人,启功评此题诗曰“故作狡狯”。

清·康熙临兰亭序

清·郑板桥临兰亭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