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赏】李东阳草书《赠廷韶诗轴》

2018-03-12 10:22:25 来源:书法报 点击:

【鉴 赏】李东阳草书《赠廷韶诗轴》 ■李金豹

李东阳草书《赠廷韶诗轴》

规格141.4cm×49.8cm 上海博物馆藏

凤皇台上题诗去,鹦鹉洲前建节行。四海山川佳丽地,六年江汉别离情。悠悠晓梦尘随马,漠漠春寒雨带城。好种甘棠三百树,他时留咏汉公卿。款署:成化壬辰,予识秦君廷韶于南曹,甚焉不鄙。予既北归,而君有武昌之命,声称翕然。兹报政京师,行且归治武昌,予旧游而于君又有夙昔之雅。因以小诗奉赠,且以期诸他日云。丁酉岁闰二月甲子,赐进士出身,翰林侍讲兼修国史,经筵官长沙李东阳书。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4岁时能写径尺大字,被视为神童。在4岁、6岁、8岁时,先后被明景宗召见过3次。明天顺八年(1464年),李东阳殿试取得二甲第一,被选为庶吉士。明弘治七年(1494年),李东阳任职内阁,专管诰敕。后屡任礼部右侍郎,礼部、户部、吏部尚书及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李东阳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文典雅工丽,其诗影响所及形成“茶陵诗派”。著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在政治上干练圆滑,位极人臣,一辈子不倒,也一辈子周旋,唯唯诺诺,就是不表明态度,极善于保护自己,后人多有诟病,评价不一,此不赘言。

  李东阳的学识是要大于才情的。学识是真学识,才情也不差。在书法上,李东阳长于篆书,在当时享有盛誉,号称“篆圣”。曾自言:“二李(李斯、李阳冰)之后,直至小生。”对自己的篆书相当自负。现在看来,自吹的成分还是多了点,顶多平正典雅而已。不过放在明代早中期,已属不易。

  李东阳的草书用笔方式与明代其他草书家不同,笔法喜缠绕,三五字连属,比比皆是。但细查每个点画又异常干净,交待分明,圆转瘦硬。说明此人对笔法非常熟谙,心中也非常有数。结体宽博疏朗,既打得开也收得住,大小对比,左右穿插,但字形总觉复杂,缺乏变化手段。此为才情所限。

  此作(如图)质地为洒金笺,书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其时年刚而立。其早年之作,与常见的“西涯体”又略有不同。因方圆兼备,故少晚年油滑,有一股质朴的英气扑面而来。正文与题款相得益彰,参差错落浑然一体,殊为不易。结体上显得有些拘谨和稚嫩,在圆转处总觉生硬不畅,如“海”字的末笔。而牵丝萦带处略显拖沓,如“山川”“雨带”等字。此作整体恪守法度,于古人亦步亦趋,还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面貌,但已有一些端倪。在章法的安排上是其长处,能体贴合度,心中甚有大局观;在笔力上并不沉雄而有纤弱之嫌,毕竟西涯此时尚属年少,不可苛求。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shuò)也,墨者鍪(móu)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yáng)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cù)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若以此置之此时西涯书法,有子路未见孔子之态,才气并不明显,倒是格局、气象不俗。

  题款的小字与正文相较,更显熟练。李东阳所处时代尚属明代早中期,此时社会整体的书法风格正逐渐摆脱元末的影响,从官方馆阁体居于主流向个性化发展过渡。李东阳以其声望、学识的巨大影响,在其间的催化作用有承前启后的效果。小字行草书的熟练与主流形态相符,乃习惯使然。而大字行草(相对而言)则有自己的慢慢摸索,虽其最终形态远不足以为典则,但其影响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可能更多地体现在风气的转变上,而非对其书体的简单模仿。风气的转变也与政治环境、社会形态、经济发展、文化宽松等社会属性有关,而不仅仅是艺术属性那么单一。

  书法在古代是文化的从属形态,书以人传是后世筛选的重要标准。李东阳便是如此,将来也大概如此,尽管我们可以评价其优劣、影响、价值、地位,等等。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