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张氏:书画收藏世家

2017-12-28 16:37:54 来源: 点击:

        张彦远(爱宾,约815-877之后)生逢唐末,懿宗咸通初年(860年)任舒州刺史,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官至大理卿。张氏原是范阳旧姓,祖上张子吒仕隋为河东郡丞,随家蒲州,为绮氏人,故张彦远自署郡望为“河东”。彦远高祖河东公张嘉贞是玄宗朝宰相,曾祖魏国公张延赏(原名宝符,727-787)于德宗贞元元年(785年)为相,祖父高平公张弘靖(元理,760-824)在宪宗元和年间居相位,故人称“三相张家”(《旧唐书》卷一二九,《新唐书》卷一二七)。父亲文规,官至右散骑常侍、桂管都防御观察使。

张彦远

        河东张氏自张嘉贞显贵之后,热衷收藏古来字画,到张彦远这一代,历五世。唐代公私藏家有铃印之习,张彦远《叙古今公私印记》一篇著录的印鉴,有其祖上三代的鉴藏印:张嘉贞的“河东张氏”印,张延赏的“鸟石侯瑞”印,张弘靖的“鹊瑞印”(两方,一方为“鹊瑞”二字印)。《新唐书·张弘靖传》记载,张弘靖时,“家聚书画,侔秘府”。也是在他手上,藏品或因进献、动乱之故,大多散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

        元和十三年(818年),高平公(张弘靖)镇太原。不能承奉中贵,为监军使内官魏弘简所忌,无以指其瑕,且骤言于宪宗曰:“张氏富有书画。”遂降宸翰,索其所珍。惶骇不敢缄藏,科简登时进献。乃以钟(繇)、张(芝)、王(瓘)、索(靖)真迹各一卷,二王真迹各五卷,魏、晋、宋、齐、梁、陈、隋杂迹各一卷,顾(恺之)、陆(探微)、田(僧亮)、杨(子华)、董(伯仁)、展(子虔),泊国朝名手画,合三十卷表上。(中略)其书画并收入内库,世不复见。(卷一《叙画之兴废》)

        其余者,(穆宗)长庆初(821年),大父(张弘靖)为内贵魏弘简门人宰相元稹所挤,出镇幽州。遇朱克荣之乱,皆失坠矣。非戎虏所爱,及事定,颇有好事者购得之。彦远时未龀(chèn)岁,恨不得见家内所宝。其进奉之外,失坠之余,存者才二三轴而已。虽有豪势,莫能求旃(zhān)。(卷一《叙画之兴废》)

        余自若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集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弊衣,减粝(lì)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或曰终日为无益之事,竟何补哉?既而叹曰: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每清晨闲景,竹窗松轩,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倦,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既颓然已忘言,又怡然以观阅。常恨不得窃观御府之名迹,以资书画之广博。又好事家难以假借,况少真本。(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

        张家不但收藏书画,而且数代善书法。张彦远《法书要录·序》追述:

        (高祖)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本传》云:“不因师法而天资雄劲。”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秒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钟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乃同逸少(王羲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先君尚书(张文规),少耽墨妙,备尽楷模。

        张彦远继承家风,弱冠好事书画,自称“书则不得笔法,不能结字,已坠家声,为终身之痛。画又迹不逮意,但以自娱。”(《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但是,他的书迹在宋朝还有流传,徽宗宣和御府藏有他用八分书抄录的前人诗意4件,临王羲之草书7件。宋人称他“能文,工字学,隶书外,多喜作八分”,而八分书“仿古出奇,亦非凡子可到”(《宣和书谱·张彦远传》)。

        张彦远的书法不及祖辈,却留下了两部书画名著:《历代名画记》与《法书要录》。这两部十卷本的书画著作,大约在他30岁以后的几年间完成。那时他为左补阙转官尚书祠部员外郎,虽说官品不高,却是清要之职,较为悠闲。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通史著作,余绍宋推为“画史之泪”(《书画熟路题解》卷一)。“前三卷是总论的性质,主要讲画学和画论(列了十五个子目),后七卷是按年代顺序写的画家传记,有如史书的列传”(宿白《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第23页)。《法书要录》是书法史上第一部书学汇集,“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传”(《四库全书提要·法书要录》)。张彦远说:“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法书要录·序》)

        唐朝官员好著述,像张彦远这样书画并举者,早有先例。一位是唐高宗时代的李嗣真(承胄,?-696),善画佛道鬼神,著有《后书品》、《后画品》。另一位是玄宗朝的张怀瓘,善书,能草、行、楷三体,撰《书断》、《画断》。他们两人的画学著作失传,但书学著作被张彦远辑入《法书要录》而得以传世。唐朝书画并举的著述现象,很能说明唐朝书画艺术的发达,也显示了士人重视绘画的程度。此后,宋朝米芾著有《书史》、《画史》徽宗敕编《宣和书谱》、《宣和画谱》,都是书画著作相配。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