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网第五期书法创作研修班导师介绍|倪文东
【编者按】:第五期书法创作研修班的教学工作由倪文东教授总揽,在课程安排、导师配备、学员交流上精心设计,独具匠心。
1996 年荣获陕西省第二届青年文艺创作奖 , 获得陕西省“十杰青年书法家”称号 ;
主编的《中国现代书画家印款辞典》 2000 年获陕西省普通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主编的《中国篆刻大字典》 200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科研成果优秀奖;
论文《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 2004 年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
“书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4 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创建书法教学新的目标和模式” 2004 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014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2.主要著作目录:
《书法教程》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年
《书法投资与鉴赏》(合著) 台湾广厦国际出版集团美艺学苑社,1996 年版
《篆书教程》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年
《中国现代书画家印款辞典》(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 年
《书法与装潢设计》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年
《二十世纪陕西书法简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年
《中国篆刻大字典》(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 年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家印款辞典》(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 年
《篆书章法》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年
《中国书法家全集·集柳公权》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近现代名家书法字汇》(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年
《中国书法年鉴》(2001、2002、2003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
《启功书法字汇》(第二作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年
《峄山碑与篆书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6 年
《倪文东书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书法》(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
《倪文东书法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年
《启功谈书法人生》(第一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9年
《倪文东书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
《书法鉴赏·全国高校艺术教材》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
《书法创作导论》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书法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倪文东篆书唐诗20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倪文东篆书宋词20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倪文东篆书元曲20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篆刻练习指导》(第一作者),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
《倪文东篆书千字文》,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
3.主要论文目录:
《书法教学法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
《从美育与德、智、体美的关系看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西北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
《启功先生书学观浅识》 (《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3 年版)
《柳公权书法艺术略论》(《文艺研究》 2003 年)
《陕西近现代书法述略》(《中国书法》 2004 年第 3 期)
《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4 年版)
《从创作分期看柳公权的书风特征》(柳公权书理论研讨会 2004 年 陕西铜川)
高等书法教育与书坛文化建设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05 年)
倪文东书论集
倪文东著《书法创作导论》-江西美术出版社
倪文东出版的代表作品
倪文东教授和第一届美术书法硕士合影
倪文东师生书法作品在洛阳展出
草书立轴《卢纶长安春望》46cmx54cmx6
草书折扇《畅当登鹳雀楼诗》,50cmx90cm
行书镜心《白朴秋》63cmx40cm
隶书斗方《古调独弹》50cmx60cm
篆书六言联《张怀瓘文字论句》,197cmx49cmx2
篆书七言联《精神学问》,197cmx24cmx2(捐赠西北大学博物馆)
篆书中堂:风雅颂
篆书中堂:屈原《离骚》句
篆书中堂《礼记乐记句》(捐赠西北大学博物馆)
文/倪文东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人的性格个性和艺术创作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有多大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有许多艺术理论家都有过一些论述,那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艺术创作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在这里我就不想引经据典,也不涉及别人,只想结合自己的性格个性和多年来的艺术创作谈点感想,也算是对自己的书法创作做一个阶段性的剖析和总结吧!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你非让他的艺术创作豪放起来,让他创作出狂放、开张、雄强风格的艺术作品,那不是欺负人吗?而且他自己无论如何也很难做到;同样的道理,你让一个性格开朗外向的人,创作上严谨规矩,一板一眼,写出含蓄内秀、四平八稳的字,那同样不是在为难人吗?看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个性,就会以类似的特点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有所反映,呈现一致性来。但我要探讨的却是我个性和风格的两面性和变异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结合我自己的性格个性和艺术创作,我有许多感触。这么多年来,我的性格和艺术创作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一个逐渐变化和适应的过程。从1997年开始,我的书法创作在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篆书和隶书作品,风格上追求开张雄放、苍浑果敢的特点,注重用笔的涩势和干湿浓淡的变化,结字上追求篆隶结合,参差错落,以险侧取胜。关于这一点,有的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自己艺术风格的变化,连我自己都感到有些奇怪和不可思议。而我10年前的作品,风格却不是这样的,完全是一种平正、温和、秀劲、清丽的特点。
说实在的,我书风上的变化和自己的性格多少有些关系。小的时候,我的性格不像现在这样内向,由于家庭的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原因,小时候我的性格开朗,好动贪玩,甚至有些调皮捣蛋。1974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实的生活和艰苦的磨难也慢慢改变了我的性格,使我变得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到了1978年考上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不轻易谈论自己的观点,而是在默默无闻地向别人学习,听他们高谈阔论。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变,我的性格比之过去,又有了一些变化,经过了所谓“不惑”的年龄,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可以说我的性格应该更加成熟了,但却有不可回避的两面性,这倒不是什么坏事,而且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勿宁说是一件好事。
我的性格发展的两面性,必然导致和影响了我艺术创作的多样性,现在来看这个问题,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所以说我近年来书法风格的变化,是自然的,是可以理解的,是符合我的性格的。也可以说是自己多年来性格压抑和内敛的一种释放。我以为我近年来艺术风格的变化,实际上是潜在的个性性格变化的外在显现。性格的压抑,却在艺术创作方面带来了释放,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我的骨子里始终有着一种雄奇开张个性的内存,只不过是多年敛而不发罢了,这几年,我把它们逐渐地释放了出来。释放以后,我感到是多么的痛快,多么的潇洒,多么的自在,真正感觉到了从事艺术创作的快乐和情趣。
书法,是历代中国文化人文化素质构架的基点。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首先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走出黄土高原,带着轩辕黄帝创始的数千年农耕文化积淀熏陶的青年学者倪文东教授正是这样一步步走进书法艺术殿堂的。
丛文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宝玉和林黛玉参禅,林试探其心意,贾云,但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看倪文东的书法,也有类似的感觉。书法美的多元性,自不待饶舌,而文东只取其简、大二字,遂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所谓简,指用笔的劲直与强健的筋骨,施之于篆,则尽扫其欹曲缠绵,一股阳刚之气跃然而生。张怀瓘论书法取“简易之道”,而人们大都追求丰富,而丰富未必和谐,易乱易散,反不如简易来得明快强烈。所谓大,指气象大,书法精妙,不尽出于雕琢,有气象虽简也能精妙,武侠小说中常讲无招胜有招,道理在于返朴归真,以无胜有。其实,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能力集众美于一身,那么何不求于自我,适其所适,还其本真呢?文东的字用笔痛快果敢,凌厉坚实,线条有质量,耐看,简而能繁,或许就是这个道理。若营营琐琐,则无此气象矣。文东也能行草,虽未如篆隶洞达,而气度自在。其楷出于碑,得其大意,唯在用笔方面尚待更上一层楼,方能和篆隶比肩。文东也能治印,有才子气。
刘守安(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东先生由喜好书法、学习书法而当书法专业的教授,一直在勤奋地临摹、研习书迹、印痕,一直未停止手中的毛笔与刻刀。其篆隶点画劲健,结体章法追求雄放而又富有韵致,行草峻爽而潇洒,治印追摹秦汉,尤重根据印文等设计点画,结体与布局读之使人目爽神清。除此之外,文东先生在理论著述方面也有诸多成果。文东先生于“艺”与“学”两个方面都成果甚丰,这是他坚持按照学书的路径学书,按照治学的路径治学的结果,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有人认为,一些学问家字写得好,那是因为学问大,促进了书法。似乎学问大了,那字迹自然就有了“书卷气”,书法水平就会提高;书法家在学书方面下的功夫大了,学问也会随之增长,书法家也便成了学问家。其实,这里包含着某种误解。很多学者,著作等身,而其字写得并不一定好,或者就谈不上“书法水平”;一些书家字写得相当出色,但学问一般,难称“学者”。这是因为“学”与“艺”(“书”)本为二事,判分两途。学问是指科学,追求的是“真”。治“学”需要博览群书,爬梳资料,归纳总结,概括提炼,这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可能需要书写,但只是记录思维的结果,并不注意字“形”方面的点画、结体、章法等;而学“书”则需要在具体的书写实践中读碑临帖,掌握各类字体书体的点画结构、章法,并体悟毛笔的使转提按之理,摸索笔墨性情,以求能写出自己满意别人也喜欢的字体。所追求的是字迹的“美”。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治“学”与习“艺”,目标与途径却不相同。所以单纯地研治学问难能有效地提高书法水平,单纯地学习书法也难有效地增长学问。一方难以有效地“促进”、“带动”另一方。至于说一些书法家也是学者,一些学者也是书法家,这是因为这些学者或书家在学“艺”与治“学”两个方面都下了功夫,他们遵循各自的规律不断研习、实践,或“学”与“艺”并重,或阶段性有所侧重,并非是书艺带动了学问,或学问促进了书艺。文东先生深悟此理。他治“学”与习“艺”并重,“双管齐下”,所以才取得两个方面的成就。当然,社会分工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尤其在今天的时代,学者未必都要当书法家,书家也未必都去当学者。书家多数为“业余”,能在业余时间把字写好,为社会提供高雅的书法作品已甚为难能;学者能钻研学理,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也很值得尊敬,不必人人都提出一个当“学者型书家”或“书家型学者”的目标。
董文(沈阳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
倪文东擅篆、隶。“篆尚婉而通”(孙过庭《书谱》)。无疑,倪文东准确地把握了篆书笔法的要妙。如何婉通?谛观倪氏笔下,逆锋入纸后,多以中锋运行,疾涩之间,气力充沛,笔画圆劲而丰腴,筋骨血肉各得其宜。转折处,贵能提笔中含,绞转抽拔,周旋自如,遂使圭角无痕。其线条曲直交错,参差排叠,刚柔相济,粗细停匀。既坚劲如铁线盘纡,活脱圆融,又灵动飘逸,若飞若舞,气势开张,无矜持造作鼓努为力之弊,似不经意而匠心独运,得苍古、萧散、遒美、醇雅之致,气格可谓不俗。倪文东的隶书,多以篆法为之而别饶风致。提按之间,不恪守“蚕头雁尾”波磔分明的汉碑通则,分行布白亦不描摹汉隶端正匀适的仪态,作品中看不到应规入矩一味蹈袭古人的形迹,伸缩揖让、疏密奇正多出于自己对自然、艺术、人生感悟后的新意,展示出独特的审美意趣。
文东从学习文学转入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这是他的优势。作为艺术,书法有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艺术规律;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它表现的、托载的是书者的学养、胸襟、气度。从未见胸无点墨而能成为书家者。文东认为,“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的有机结合。”可谓破的之论。对书法艺术而言,传统文化是基础,现代意识是生命,个性是灵魂。文东对古今中外文学、文论、古今汉语的系统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使他在书学研究中将书史的梳理、书论的探讨、书艺的鉴赏与书体的解析互相结合,既有学理的义法,更富艺理的品位。他在书法创作中广泛涉猎,诸体皆能,其篆、隶、楷、行、草诸体的用笔、结字、章法,没有随波逐流,狂涂乱抹,而是具有传统书艺的功底,却又不是传统的翻版,因为对古人的亦步亦趋,只能炮制出历史的僵尸和艺术的木乃伊(这在电脑已能排列组合出多种书体的时代更无价值)。在他的书作中渗透着新鲜的现代意识,跳动着活泼的性灵。
任平(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观倪文东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集,清新隽古之气扑面而来。文东兄各体皆能,而我尤喜爱他的篆书。当今书篆者,以固守李斯、李阳冰者为多,工整严谨有余而灵动飘逸不足。文东兄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写出了自己的一种风格。他习古而不泥古,潜心学习古人。不但追摹其形,而且揣摩古人的精神气质乃至鲜活的书写状态,于是乎,笔下之字便有姿有态,如歌如诉。这种才情韵味,是古人和今人的巧妙融合,我认为,这是“习古不泥古”的要领所在。而文东兄正是这样用心在做的。从技法上看,文东篆书的一大特点是中锋、侧锋并用。无论篆、隶,其起笔处常见侧笔露锋,收笔处亦时有放逸,加上笔画交接之处,断连参差;笔画并行之处,正斜疏密自然生发,收放之势亦随整体布局而生。故虽曰篆书,却有行草书那种行云流水之感,观之甚觉酣畅。文东的篆书与他的篆刻又是相互辉映的。书法中的爽劲线条,在篆刻中时时出现;篆刻中的巧妙布局,在书法中也被灵活运用。斗方“即心是佛”,其中“心”呈斜势,在布局上是对四平八稳形势的一破。
篆刻艺术就其形式构成而言,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即秦汉印系统和古玺印系统。秦汉印形式的形成,首先缘于秦代摹印篆的形成和完善,这种以平直取势的文字与方形印面相和谐,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静美情绪。古玺印系统则充分利用大篆文字结构多变及外形不甚整饬的特点,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动美情绪。文东治印先以秦汉印入手,并在其静态的结构中,留心于动态的辅助变化,颇得秦汉印的真谛。如其作品中“长城”一印,戈部的斜弧线运用在全印中至为关键;又如“碑亭”印,碑字右下的斜线处理,“广元”印广字下部斜线的运用都能见其机杼。在对古玺印的学习与借鉴中,文东善于把握大篆文字的动态结构,并注意变化组织出不同的线条肌理,使之和谐地安置于整体之中,其中如“吴珊”印,可称佳构。“竹内藏书”一印借助于秦印形式,却又适度地选用了大篆结构,作品别具情趣。总的来说,文东的印章作品呈现出一种清和静穆之气,不愠不火,读来如清溪和风。近年来文东偏重于学术研究及书法教学,编著尤丰,同时他又能勤于书法篆刻的创作实践,诚为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