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窥文人画派多元流变
2017-10-18 15:49:16 来源:网络 点击:
扬州八怪,重视个性表现,不拘于形似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清代中期,扬州一地,擅盐业与漕运之利,出现了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由于盐商对于艺术的热衷与赞助,在此地便兴起了一批身份相似与风格相近的画家群体,史称扬州八怪,或统称扬州画派。
清 李鱓 花卉册
因此“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实际上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这批画家大体可分为三类。他们或为官场去职的州县官吏,如郑板桥、李鱓、李方膺、高凤翰。由于他们虽学优登仕,但官小职卑,其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又能体会民间疾苦,遂常以“四君子”等为题材,在诗书画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其画风多清刚跌宕,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其中郑燮影响最大。郑燮曾任山东范县令,后调任潍县县官,亲政爱民,却得罪上级,罢官后来扬州卖画为生。他尤擅长画墨竹,于前人成法中汲取营养又自成家数,其瘦劲挺拔的笔法,疏密相间的布局,体现了竹清风劲洁的品质。
清 高凤翰 甘菊图轴
“扬州八怪”中的第二类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他们出身贫寒,或因看破官场的腐败而洁身不仕,或因功名不就,甘为布衣,靠鬻字卖画为生。艺术上,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抒性情,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又注重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寄托了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最具代表性的有金农。金农,久居扬州,考场失意,鬻卖字画古玩于扬州。其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花鸟山水多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画则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代表作有:《自画像》、《寄人篱下图》、《采菱图》等。
清 罗聘 兰花册
第三类画家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他们出身寒苦,也不满现实,因早年即卖画为生,故练就了广博而深厚的功力,较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因扬州风气影响,也吸取了文人画家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其中,黄慎(1687-1770)自幼家贫,但能刻苦研习,肖像、人物、山水、花鸟均能,又擅长大写意人物画,取材社会下层人物,虽形象较雷同,但能以狂草入画,形成粗豪奔放的风格。代表作有《伏生授经图》、《鱼妇图》、《携琴仕女图》等。
清 李葂 荷花轴
“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重视个性表现,主张自立门户;在题材上除了擅长以四君子与松石等来表现一般文人画的清高绝俗之外,还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并通过题画诗文表达一定程度的社会关怀;在笔墨风格上,主要继承青藤白阳与八大石涛等人的水墨写意技巧,而不拘于形似。他们的作品尽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地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的新风貌,发展了写意画。
海上画派:金石入画,打开文人画史另一面。
扬州八怪之后,在文人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乃是海上画派。其之所以兴起,市场因素也是直接的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开埠通商,逐渐由一个荻港渔村演变为十里洋场。清末张鸣珂云:“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
其中 “海上四任”任熊、任薰、任预、任颐与金石画派之赵之谦、吴昌硕乃为个中翘楚。虚谷、蒲华、倪田、张熊、朱熊、胡公寿等亦卓然名家。
其中任熊(1823-1857)人物、山水、花鸟翎毛、走兽虫鱼无所不能。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精人物画,学陈老莲,进而远溯唐人,得贯休遗意,形象夸张,得人之神采,自成一家。任熊之弟任薰(1835-1893)尤擅花鸟、人物,其在构图上有所特长,在极小画面上开拓出广阔、妙趣盎然的意境。他的另一特点是工于着色,浓淡相宜,清新可爱,绝无柔媚习气。此外,任薰人物画,线条遒劲圆韧。由其晚年人物衣褶,运笔如同书法中行草,似有行云流水之感,形态多奇伟的身躯,出乎寻常容貌,带有性格的神态,别出心匠。
清 任颐 风麈三侠图轴
另一位更为大众熟知的任颐(1840—1896),字伯年,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其画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任颐的人物画,早年随其父学得,并从民间学会泥塑,后学习西洋素描,并通过街头写生掌握了铅笔速写技法,加强了中国画写实成分,把工笔与写意、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洋画法、文人画与民间绘画结合起来,因其肖像成就,被誉为“曾波臣后第一手”。其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
清 任预 空江流晚锺图金面扇
而后“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擘,他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大写意花卉,用笔遒劲有力,墨色浓淡干湿相宜,色彩大胆而强烈,于古朴中孕育生意又不乏书卷气。
清 吴昌硕 菊石图轴
海派在时间上也跨越了相当长的时间,直至今日仍在延续,“海派”风格或工或写,皆力求入古出新、雅俗共赏,其中金石画派尤能承乾嘉考据之遗风,集诗书画印之专长,超越四王陈腐窠臼而以金石笔法入画,为传统文人画史别开一生面。
后来的朱屺瞻、陆俨少、吴湖帆、林风眠、刘海粟、谢稚柳、唐云等人都为海上画派的名家。另一方面海派也对齐白石等其他地区的画家画风的形成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清 虚谷 松鹤中堂
扬州八怪与海上画派在起源上有着相似的社会因素,扬州八怪起源于清朝中叶富庶的扬州,海上画派源自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均面临着传统的遣兴自娱向商品社会与市场需求的转变;在风格上二者也有着师承的渊源关系,均出现了一种结实、活泼茁壮之气,取材偏向平常生活,雅俗共赏,具有相当的市民化特征。故此次即特别遴选馆藏两派之精品合璧展出,从比较之中,观者或可窥见文人画派自清初以来逐渐走向多元流变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