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进步 岭南画派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

2017-07-18 11:56:19 来源:新快报 点击:

 

          作品赏析 高奇峰《松猿图》 ●国画,1917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高奇峰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 此轴《松猿图》绘一缘松枝而下的猿猴,采用的便是高氏弱化线条,强化晕染效果的“朦胧体”画法,既具有优美的东方情调,又有西方的严谨写实。这种题材是高奇峰从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位大师圆山应举处学来的,水气淋漓的墨与色直接渲染中创造出一片自然、真实和笼罩着诗情画意的独特境界,与传统中国画大相径庭。

■高剑父与学生在春睡画院合影。

■陈树人 影波楼图

■高剑僧 梅鹤图 高剑僧又名剑争,乃高氏昆仲最幼者,与兄剑父、奇峰合称“岭南三高”。自幼得剑父扶持,并亲授画艺。

■关良 瓶花

          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

         近一百年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是从否定传统学习西方起步的。写实主义之进入中国,并不是一个单纯或单独的艺术问题。“岭南画派”三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弃政致力于绘画创作,倡导“新国画运动”。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与岭南画派纪念馆学术总监韦承红撰文写道:(他们)高扬“美术革命”的旗帜,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终结了广东绘画以输入和接受为主的历史,改变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格局,引领中国美术进入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的新时代。

         国画研究会与岭南画派论争

         成为转型变革的重大学术事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风东渐,风云激荡。最早对外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变革、艺术变革最为敏锐的地区。时称“岭南三杰”的广东籍中国画家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他们在上海、广州等地的美术活动,为史称岭南画派的“折衷”绘画赢得了极大声誉,与上海画派、京津画派三足鼎立,成为中国近现代画坛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

        “二高一陈”主张多开“国际公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以革新中国画。他们的画风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注重写生,突出了革命性、兼容性和创新性。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曾出现范围甚广的国学回归潮,广东是“国画复活运动”的重要阵地。“国画研究会”的建立及其力倡的艺术取向,即是这种回归潮流的产物。

         这是一批持不同理念的画家,有潘致中、赵浩、黄君璧、黄少梅、卢振寰、卢子枢、黄般若、冯湘碧、潘达微等人。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前身癸亥合作画社算起(1923年)到广东“国画研究会”的解体(1937年),前后经历近十五年时间,其间参与的画人一度达两百余人,成为这一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绘画组织。

         “国画研究会”下设编纂部、出版部、营业部、国画图书馆、撰述部、画风社、研究部等,分司不同业务,是一个较为健全的社会团体。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称:“这种组织甚至比今日相类似的美术家协会更为完善,更为专业,这在近代美术史上确乎是一件令人称奇的盛事。”朱万章在文章中写道:“他们仿古、摹古,在古人的作品与精神世界中寻求灵感,因而在其艺术风格中,均有一种共通的特性:以宋元以来的绘画为宗,作品中古意盎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仿古而不泥古,弘扬传统而不守旧。”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画研究会”与“岭南画派”曾展开唇枪舌剑的论争。“新”和“旧”激烈碰撞,守成与变革水火不容,成为中国画现代转型变革的重大学术事件。这些论争的意义显然已超越了岭南地域。其实,各执一橛互不相让,同样缘于外部冲击,只不过回应的策略迥异。

          岭南画派的前辈们都显示出

           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936年3月26日,高剑父由广州抵达上海,在上海举办画展,受到上海美术界的欢迎,后转往南京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高剑父组织亚风画会,推行“新国画”。在南京、上海举办的“春睡画院展览”,以崭新的“新国画”群体形象,将变革中国画的理想推向了长江流域乃至全国。

          1937年,教育部在南京举办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高剑父等人受聘为筹备委员。这次展览会上展出众多高质量的岭南画家的作品,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不久广东美术作品展览会在上海举行预展,整体推出以岭南画派画家为主体的广东美术家的创作。

          1918年,高奇峰在广州设美学馆,传授新国画技法。高剑父于1921年主持了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并成立“画学研究会”;1923年创建“春睡画院”。兄弟二人在随后的岁月中还分别在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40年代后期,高剑父创办南中美术院,后又出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们培养出了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黄少强、赵少昂、杨善深、司徒奇、何磊、叶少秉、何漆园、周一峰、张坤仪、黎葛民、苏卧农、李抚虹、赵崇正、叶永青、黄独峰等一批优秀人才,为扩大艺术革命观念的传播;推动“新国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岭南画派之所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享有巨大的声誉,很大程度上是与高氏兄弟在美术教育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

          李劲堃与韦承红的文章指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是岭南画派与时代同步的又一成功经验。无论是绘画题材还是表现方法,岭南画派的前辈们都显示出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等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无论在审美意识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将岭南画派表现时代精神的理念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