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和尚整天“不务正业”最后却成了大书法家

2017-09-18 14:35:16 来源:来源网络 点击:

        汉字的优雅,就像汉文化一样,使得海内外人士为其倾倒,以至于有的人心甘情愿地为汉字本身的艺术——书法,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如此大的魅力,就连和尚都不能免俗,在隋唐时期,就有三个和尚,整天“不务正业”,钻研书法之道,结果,青灯古佛没空搭理,最后却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三段佳话,真是奇闻。

1.智永

        智永俗家姓王,是“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有老王家这么优良的书法传统,智永和尚能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智永和尚,世称“永禅师”,历史上对他佛学的修为没有过多的记载,不过,关于他书法的传奇故事,却有很多。

        据说,智永和尚在永欣寺居留三十载,深居简出,专心研习书法。日积月累,智永写秃了难以计数的毛笔,这些毛笔少说也有上千支,智永和尚专门在永欣寺外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写秃的毛笔埋进去,在坑上砌坟冢,号为“退笔冢”,成为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

        智永最为人熟知的书法作品,便是流传至今的《真草千字文》,宋代苏东坡评价说,欣赏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就像品读陶渊明的诗,刚开始给人感觉散漫不经,但反复玩味,其中别样的奇趣便会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智永和尚的佛学修为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第一次提出“永”字八法,对书法的贡献实在是难以抹杀的。

2.怀仁

        今天关于怀仁和尚的记载不多,但是在书法史上,怀仁却是鼎鼎大名。只因为,怀仁和“书圣”王羲之关系密切。

        唐太宗贞观廿二年(公元648年),怀仁和尚接到一个任务,从大唐内府所藏的王羲之字帖中,找出合适的字拼在一起。所有这些字,都为了组成一篇文章——《大唐三藏圣教序》。

        这篇文章,是唐太宗在读了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之后为其写的序,而太宗 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因此,怀仁和尚就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集字。

        今天,我们看到的《圣教序》酣畅淋漓,殊不知,怀仁和尚为了它,耗费了整整二十多年的心血,几乎半生都在这上面了!

3.怀素

        怀素俗家姓钱,生在盛唐,自然有一股子的狂放不羁。他的草书与当时的“草圣”张旭齐名,素有“颠张狂素”的美誉。

        怀素和尚,虽然名为和尚,却不怎么守清规戒律。要写书法,特别是写草书,不喝酒怎么能“狂”得起来呢?所以,怀素为了自己的书法,甘愿舍弃佛门清规戒律,身在佛门心在书法,也绝对称得上是千古一僧。

        怀素和尚的代表作——《自叙帖》,字如其行,开头还算工整,一到中段酒劲上来了,就开始张狂,到后来越来越狂放,最后简直是龙飞凤舞,让人看得如痴如醉,怎一个“爽”字了得!

        佛教传入汉地将近两千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早已经渗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和尚这一特殊群体中,自然也有很多“不务正业”的人,上面三位就是这群人的典型代表。

        这三位在佛学上的造诣,因为缺乏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们在书法上都是大牛,他们当和尚,真是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啊。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