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新戏台,饲养故宫鹿:九月故宫将迎来八大展览

2017-09-15 09:48:09 来源:网络 点击:
 
        九月的故宫,进入了展览活动的黄金期。从故宫博物院获悉,除了已经开幕的 《赵孟頫书画特展》 和备受关注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接下来故宫还将陆续开幕《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等七大展览;畅音阁戏曲馆、阅是楼将对外开放;反映国宝南迁历史的原创话剧《海棠依旧》将举办专场演出。 
        我的宫,这个九月好生热闹,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九月故宫将有哪些文物与艺术的盛宴。

       
七大展览粉墨登场         
         首先是已经拉开帷幕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展览时间是2017年9月6日—12月5日,地点在武英殿书画馆。 
        “赵孟頫书画特展”于2017年9月6日至12月5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举办。本次展览将先后展出的100余件珍贵书画,其中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另有上海博物馆(7件)与辽宁省博物馆(1件)藏品。展览将分为两期,拟于10月下旬更换部分展品。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故宫博物院 
 

        此次展览依次分作“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四个部分。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辽宁省博物馆


《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 

该展的展览时间是2017年9月8日——10月7日,地点在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唐宋以来,徽州画家代有传人。明末清初形成于徽州的新安画派,以其清逸高洁的笔墨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名重一时。清人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把弘仁、查士标、孙逸和汪之瑞并称“四家”。事实上,新安画派诸多风格各异的高水平画家,远非四人可以尽览,近年来学术界将艺术水准仿佛者四人补入,即程邃、戴本孝、郑旼、江注,是为“新安八家”。实际上,新安画派前后近百人。他们以徽州自然山水、尤其是黄山一带风景为灵感源泉,格调新奇,别开生面,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宫廷建筑及其藏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品宝库,在180多万件藏品中,新安画派作品有800余件。此次展览从中遴选出146件精品,回到作者故乡展出,扇、册、轴兼备。“明月清风共一家,全以山川为眼界”。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展览时间为9月15日—12月14日,地点在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 

 
        此次展览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中间将于10月30日换展。本次展览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主,并展出有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藏品。本展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旨在系统梳理、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本次展览共分为5个单元:第一单元“东晋至宋:金碧辉映”展示的是青绿山水滥觞、成立至完备的过程,该单元展示的均为美术史的名作,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展子虔《游春图》、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第二单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展示的是青绿山水与元人画合流的过程,其中的著名作品如胡廷晖《春山泛艇图》、佚名《东山丝竹图》、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仇英《玉洞仙源图》等;第三单元为“重点单元:千里江山”,主要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及乾隆宫廷画家王炳、方琮仿作;第四单元“明晚期至清中期 仿古脱古”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董其昌“南北宗论”和仿古思想指导下突变的过程,重点展示的是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的作品;第五单元“近现代:借古开今”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西画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转型的过程。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局部)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 
该展于2017年9月下旬开展,地点在端门数字馆。 

VR互动体验区——效果图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是在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举办的第二期主题数字展,该展借助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人机交互等科技技术,弥补了因养心殿正在进行研究性修复保护而暂时无法接待观众参观的遗憾。 

召见大臣——实景图 
 
        展览分为“引言、“互动”、“体验”、“回顾”4个部分:“引言”通过数字沙盘的高清视频片,使观众对养心殿历史、结构、功能等产生宏观了解。“互动”包括6个体验项目:“召见大臣”模拟在养心殿明间召见大臣、引见官员的工作场景,观众可通过手机与大臣进行实时问答;“朱批奏折”模拟在养心殿内批阅奏折的工作,观众批阅奏折的同时可以解锁当年朱批原件;“鉴藏珍玩”精选了90件置于数字多宝阁中,其中可以触摸到的49件藏品配以深度互动环节;“走进三希堂”展示三希堂原状陈列,观众可选择多宝阁高层的藏品摆入三希堂中,也可“拿起”三希堂内陈设藏品进行欣赏;“亲制御膳”可以通过动手制作了解御膳的制作过程和配套餐具;“穿搭清装”为搭配清代宫廷服饰,也可亲身试穿。 

御膳制作——实景互动(拌饺子馅) 


《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
该展时间为2017年9月26日——2018年2月底,地点在永寿宫。 

 
        御花园在清代也曾养过鹿,鹿苑在今故宫御花园西南,还有一座高台名“观鹿台”,台下尚存有一道半圆形的鹿圈围栏地基遗址。鹿苑与御花园东南角的鹤圈形成鹤鹿同春的景观。 故宫博物院继2015年的牡丹文物展和2016年的菊花文物展之后,今年金秋时节为向观众展现以鹿为题材的文物,故宫博物院将于9月26日起在永寿宫举办“天禄永昌——故宫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展出鹿角椅、青玉衔灵芝卧鹿、鹿头尊等近70件珍贵文物。 
 

鹿角椅 
 
        同时,作为清代的皇家园林,依据帝王苑囿的养鹿传统,故宫博物院与承德市文物局双方拟定于2017年9月下旬至2018年2月底在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花园引入承德市避暑山庄内的梅花鹿。避暑山庄从建园之初就饲养了大量的梅花鹿,现余300多只。此次双方计划引进9只,其中雄鹿2只,雌鹿5只,子鹿2只,希望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为确保鹿只安全和展览顺利进行,承德市专门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一名兽医随行。 

水晶雕鹿鹤同春寿星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展览时间为2017年9月29日—2018年2月28日,地点在斋宫、诚肃殿。 

 

弘治朝御窑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时期,处于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由于这两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御用瓷器具有一定共性,如生产规模均相对缩小、品种都急剧减少、装饰风格也都相对朴素,因此,特将这两朝瓷器一同展出。 

正德朝御窑青花八思巴文款海水云龙纹盘(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 
展览时间为2017年9月28日—2018年1月3日,地点在神武门。 

 
        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根妮,又名茜茜公主,是匈牙利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她于1854年嫁入显赫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为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皇后,并在她努力下,形成近代历史上的奥匈帝国。1955年,一部奥地利电影《茜茜公主》风靡一时,让世界知道了这位来自巴伐利亚的美丽公主。 

身着匈牙利皇室加冕礼服的伊丽莎白王后 
 
        “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的匈牙利贵族生活”将于9月28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开幕,149件(套)珍贵文物均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匈牙利文物首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伊丽莎白皇后的上衣 

 
畅音阁、阅是楼将开放 
2017年9月19日以后,畅音阁、阅是楼将对外开放。 

 
        畅音阁戏曲馆,位于乾隆皇帝为自己养老修建的太上皇宫中,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一个完整的清代宫廷“大戏院”。畅音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 先后进行过修缮,是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 
        历史上曾经有五座三层大戏台,其中圆明园的同乐园戏台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紫禁城内寿安宫戏台于嘉庆四年(1799年) 拆除,避暑山庄清音阁戏台1945年毁于火灾,目前三层戏台仅存乾隆时期的故宫畅音阁戏台和光绪十六年(1891年)兴建的颐和园德和园戏台。 

戏台外部 
 
        故宫在2017年对戏曲馆提升改造,着力强调宫廷戏曲的独特性,彰显畅音阁建筑的“大剧场”特色。通过新的参观流线设计,将扮戏楼纳入展览,贯通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三个空间,令观众一睹剧场全貌。 
         其中扮戏楼为戏曲文物展厅,首次打开后台的地下室入口,通过地下空间展示畅音阁独特的“音响设备”(共鸣地井)和“舞台机械”(辘轳和水井),管窥三层大戏楼寿台、禄台、福台巧妙的机关设置,牵引出畅音阁戏台演出的大量特殊剧目。扮戏楼通过两侧廊道联通阅是楼观众席,通过廊道墙面戏曲图像装饰,烘托观戏氛围,同时在廊道和阅是楼设置茶席,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看戏空间。并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原创话剧《海棠依旧》:追忆国宝南迁史 
演出时间为2017年9月19日—20日,地点在北京保利剧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战火中的国宝一旦落入敌人手中,无非掠夺和毁坏的结果,故宫文物的安危也就成了令人困扰的难题。故宫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马衡提议古物南迁,却引发社会争议。1933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正式决定古物南迁。2月6日凌晨,载有精心打包的2118箱古物的板车从午门鱼贯而出。从此,被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传奇之行”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拉开序幕。 

1933年3月28日 第三批古物南迁前文物箱装车情况 
 
        话剧《海棠依旧》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西迁、迁台历程为主线,选择一个家庭视角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故宫南迁时普通职员顾紫宸为保护故宫国宝而离开北平以及正怀有身孕的妻子,从此踏上几十年漂泊旅途的故事来展开主题。 

剧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