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展·资讯|两代人相机里的上海,一盏灯泡也有着乡愁

2017-09-13 10:44:33 来源:网络 点击:

        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同时介绍近期各地值得一看的艺术展览。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群众艺术馆分别举行的“上海之像1990s”和“看见城市的温度”以两代人的视角记录上海的过去和正在发生的变迁,厚重或是轻盈其背后蕴藏的是城市发展中逝去的人和事;伦敦V&A举行的时尚品牌“巴黎世家”展,突出服饰的工艺和技巧而非商业意味。此外,上海龙美术馆即将举行的“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上海展览中心的“影像上海”以及周围艺术画廊的“集体个人主义 IV”或许都是值得一观的展览。 
上海之像1990s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展期:2017年8月30日-9月10日 
票价:免费 
评星: 四星 
点评: 从股票认购券的发行,到废墟中起高楼的盛景,这些摄影作品记录了一个城市的成长历程,也留下了再难复现的时代表情。当观者透过摄影师的镜头穿越时空回溯往昔,他们也会拥有各自的感慨万千。或许,这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陆元敏-北海路,1990 
 

        摄影术的发明和都市化的进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摄影和都市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契合性,摄影见证了都市的形成和发展,都市也为摄影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素材并奠定了其风貌。 
        当我们谈论到纽约、巴黎、东京,脑海中或多或少可能浮现出经典摄影作品的画面。而如果要谈论中国的都市摄影,上海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标杆。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以降,摄影都体现了具体的时代风貌和城市变迁。 
        “上海之像1990s”延续了五年前“上海祭忆1980s”的线索,关注世纪之交前的最后十年,八位摄影师显然都感同身受于时代脉搏的剧烈贲张,不由自主地端起了相机。从股票认购券的发行,到废墟中起高楼的盛景,这些摄影作品记录了一个城市的成长历程,也留下了再难复现的时代表情。 
        这八位摄影师的角度各不相同,也许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曾在同样的那段时间里,背着照相机游走于这个城市,不断按下快门。或许,起初,他们的这个动作仅仅源于一种直觉,但在大量的照片之中,每个人和镜头、和这个城市,达成了某种独特的契约,也在幽微之中寻获了各自的初心。 
        摄影记录的是片刻之间发生的景象,20年后,当观者透过摄影师的镜头穿越时空回溯往昔,他们也会拥有各自的感慨万千。或许,这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展览没有试图完整呈现上世纪90年代上海都市摄影的全貌,仅通过几个片段让人一觑其风华。一些作品偏向于新闻纪实性质,另一些作品的个人风格更为突出,乃至于,甚至其镜头对准的可能仅仅是天花板、电灯泡。但在整体的气氛烘托中,哪怕是一盏灯泡也展现了乡愁。
看见城市的温度——我们的上海漫行记 
地点: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展期:2017年9月1日-9月24日 
票价:免费 
评星:二星半 
点评:“80后”带着“小清新”气味的扫街式摄影,其厚度和摄影技术的运用相比“上海之像1990s”明显略逊一筹。艺术的厚度来自生命的厚度,相比观看“大叔”们摄影作品中记忆与现实的碰撞,此展作品略显轻薄。 
         如果说“上海之像1990s”呈现的是一个记忆中逝去的上海,闻到的是旧日熟悉的气味,见到记忆中的那个人的话,那么“看见城市的温度”恰巧展示的是当下的上海——我们以为不会离去的人,不会倒下的建筑,不会改变的关系,早已不同的上海。 
        展览通过三个土生土长的80后上海小囡5年的城市行走记录下的上海街头“看不见的风景”,从钢筋水泥的楼顶俯瞰到的一片片旧式里弄,或透过老虎窗斜眺的高耸地标,或路人洋溢笑容的嘴角……种种影像既包含了上海人对已成为历史过往的旧时光所产生的回味,也表达了城市人的憧憬与向往。 

 

         “告别” 时间在这里面停了太久,城市的 褶皱里渐渐藏了好多记忆。(摄/文:表弟) 
展陈方式以路与路之名为坐标的细腻展示下,被折叠的上海风土与市井乡愁,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温度铺展开来,似乎那个早餐摊、那对父子、那扇窗口、那只猫,就是不经意间擦肩而过的风景。 
        但作为“80后”带着“小清新”气味的扫街式摄影,其厚度和摄影技术的运用相比“上海之像1990s”明显略逊一筹。艺术的厚度往往来自生命的厚度,相比观看“大叔”们摄影作品中记忆与现实的碰撞,明显轻薄,或许是因为所拍即为周遭所见,或许是镜头语言过于直接,“80后”城市记录者的魔幻感和敏锐性尚需时间的打磨。(小松/文) 
巴黎世家:引领时尚 
地点:V&A(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展期:2017年5月27日-2018年2月18日 
票价:12镑 
评星:四星 
点评:与2015年V&A举行的亚历山大·麦奎恩回顾展不同,此次展览似乎不易嗅到商业气息,因为展出的衣服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为了突出工艺和技巧,而非单纯的美。 
        看着属于过去年代的衣服往往会倍感亲近,因为无论这些衣服主人的财富状况如何,这些流传的衣服都更会被珍视。如果我仅将此番感受理解为一个孩子在触摸到自己祖母的自制礼服时的激动之情,那么V&A“巴黎世家:引领时尚”展览上的服装更能让人回忆。 
        展览中一条粉色的由阿瓦·加德纳拥有的透明丝织品,其紧身胸衣的缝合并不是其设计师Cristóbal Balenciaga所为,而是拥有者对其的微调。加德纳对设计师服饰的微调还包括一条1964年的全身长的蕾丝晚礼服,她通过将鸵鸟毛拼接在袖子上从而使得它充满活力,除此之外,其他设计师按照加德纳的指示在一条1965年的黑色透明丝织晚礼服裙和披肩上添加了人造花。 
展览的策展人卡西·戴维斯 - 斯特罗德(Cassie Davies-Strodder)将Cristóbal Balenciaga初始设计和拥有者的微调放在一起展示极具启发性。不管时尚编辑如何评价Cristóbal Balenciaga,他们终究是心怀尊重,“雕刻般的”是时尚写手在这位设计师身上最喜爱用的形容词,因为他在服装上的天赋与建筑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衣服既拥有别出心裁的大胆设计,但也有无与伦比的简约,甚至连一个孩子都可以画出这些作品的大致轮廓:很光滑,很大胆,也很直观。 

 

展览现场 
        裁缝出身的Balenciaga并没有从绘制草图开始练习,他构建了独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即“一切由织物决定”,当然,这样的构想实属罕见。这位巴斯克女裁缝的儿子生于1895年,1972年去世,于1937年在巴黎首次亮相时装系列……但此次展览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展陈,而是希望在服装设计中看见背后隐藏的力量。 
        与2015年V&A举行的亚历山大·麦奎恩回顾展不同,此次展览似乎不易嗅到商业气息,因为展出的衣服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巴黎世家”在20世纪90年代重生,此次展览主要为了突出工艺和技巧,而非单纯的美。 
        二楼展示厅进一步展示了Balenciaga对后来设计师的影响,从川久保玲到里克·欧文斯和卡尔文·克莱恩。但终究不同,毕竟一道褶边只需要一个完美的扣眼。于是,还是回到楼下在1967年开始便被无数人惊叹的鸡尾酒会礼服前踱步,此时也许会萌生一种近乎贪婪的疯狂,使你愚蠢却又渴望得到,而当站在上海静安寺附近巴黎世家的橱窗外,看着本季主打的编织袋式样的大包,还是生出了拒绝感。
更多展览资讯 
上海: 
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展期:2017年9月9日-11月26日 

 

        本次展览涉及伦敦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装置及空间作品,包括1981年至2016年创作的纸上作品等。9月8日为开幕讲座,在这次讲座中,安东尼·葛姆雷本人以及曾经研究过安东尼·葛姆雷的创作并著书的理查德·诺贝尔也将到场,共同探讨雕塑将如何打开人的可能性,如何创造空间以及如何连接社会和艺术。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2017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 
展期:2017年9月8日-9月10日 

 

        第四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画廊将分布在核心和平台两大版块。Robert Mapplethorpe, Henri Cartier Bresson, Edward Weston, Marc Riboud, Roman Signer, Alexander Rodchenko, Wolfgang Tillmans, Cindy Sherman, 曾梵志, 张海儿等大师级艺术家的名作将出现在画廊和特展版块。 

海上吴门·邀师友 :吴昌硕师友书画艺术展 
地点:吴昌硕纪念馆 
展期:2017年9月1日 -9月10日 

 

        本次展览由知名策展人李晓峰策展,展出20幅大师的手迹墨宝和近40余幅吴昌硕师友的书画真迹。包括杨岘、王一亭、诸宗元、任伯年、虚谷、蒲华等多人的精品之作。 

春彦客厅——谢春彦诗书画近作展 
地点:上海新天地壹号(太仓路181弄一号) 
展期:2017年9月3日-9月30日 

 


        展览展出知名画家与艺术评论家谢春彦的诗书画近作数十幅,作品分两个楼面进行呈现,包括 《圣彼得堡之秋》、《示奕儿诗》、《独行山中诗》、《牡丹亭·拾画》、《故宫暮韵》、《花睡去》等。 

水墨·季——季平都市水墨画展 
地点:程十发艺术馆 
展期:2017年9月2日-9月21日 

 


        季平的创作聚焦城市化改造浪潮中人们在生活、记忆、观念与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他的笔下都市人物、都市建筑和都市山水画家个人化的内心独白。 
“缪斯”张海儿摄影展 
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展期:2017年9月6日-10月29日 

 

         展览以“缪斯”为题,“缪斯”可以指代地方、个人或群体。本次展览将展出摄影师张海儿自1980年代中期至今的摄影作品,完整呈现他的摄影生涯和灵感来源。 

左琴右书——艺术家联展 
地点: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闵行区新镇路1399号) 
展期:2017年8月25日-9月30日 

 


        两千多平方米的展厅,布置清疏淡远,在安静清旷的古琴声中,多为写意的书画作品或与修竹相伴,或在奇石之上,或与明式家具相映,观之顿生清幽与清凉之意。 

集体个人主义 IV 
地点:周围艺术画廊 
展期:2017年9月9日-10月23日 

 

        本次展览呈现付小桐,陈筱薇,迟群,窦荣军,刘鹏,邵仄炯,周豪,丁蓓莉,许宏翔,邱加,Alois Lichtsteiner中外艺术家的最新创作,通过他们作品之间的联系与线索,呈现出近期当代艺术的互文性与多样性。本次群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与最终完成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呼应与对应关系。这种关联既有其偶然性——艺术家作为独立的个体对外界作出的敏感反映,也有其必然性——全球化的视野下,不论身处何处,艺术家难免会对相同的事物产生兴趣与关注。 
卡特娅·诺维兹科娃——洛基的城堡 
地点:Cc基金会 
展期:2017年9月8日- 11月19日 

 

         本次展览是爱沙尼亚艺术家卡特娅·诺维兹科娃在中国的首个机构个展。卡特娅·诺维兹科娃的作品涉及数学图像、雕塑、装置、出版物等。她研究生态和信息系统,通过与数字数据的接触,探索行星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共同进化,以及人类扩展和生物多样性相互竞争的力量。 
涂绘与书写:中国抽象艺术六人展 
地点:阿拉里奥画廊西岸空间 
展期:2017年9月9日 - 10月22日 

 

         展览将展出6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是余友涵、马可鲁、祁海平、谭平、黄渊青和陈光武。展览以“涂绘与书写”为主题,展现他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目的、方式、姿态和立场介入书写式抽象。 

杭州: 
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 
地点:浙江美术馆 
展期:2017年9月2日 - 10月15日 

 

         展览展出王铎的书画作品50余件。王铎(1562-1652)是明末清初书画家,传世作品包括《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他的草书被近代书画家林散之称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 
吾身通明:杨可扬艺术特展 
地点:浙江美术馆 
展期:2017年8月31日 - 10月15日 

 

        展览旨在展现画作的同时,也勾画作品背后的“人”。将通过艺术风格变迁、身份内涵转换、创作模式开拓三个层面来还原前辈充满人格魅力的生命历程,并呈现新兴木刻艺术“公共性”与“个体化”双重精神指向相生相成的内在关联。杨可扬是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版画家和美术出版家。 
苏州: 
敲山震虎:中国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地点:金鸡湖美术馆 
展期:2017年9月10日 - 11月26日 

 

         展览将展出包括黄智涛、刘戎路、仇越、杨淞、尹朝阳等8位青年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他们在传统文化引导下对自我心性的磨练之外,艺术创作还探究了雕塑语言的“物性”。将物性与心性相交融,呈现出一种气韵贯通,但有别于当下西方类型雕塑,或是传统雕塑的独特面貌。 
广州: 
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 
地点:广东美术馆 
展期:2017年9月9日 - 9月24日 

 

        展览将展出9位艺术家的版画作品,涵盖石版、木刻、铜版、水印、丝网版画等版种,试图呈现出中国当下版画艺术的发展状态。 
华盛顿: 
Jost Amman 与16世纪木刻版画插图 
地点: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展期:2017年9月4日 - 2018年1月4日 

 

         展览将展出瑞士裔德国艺术家 Jost Amman 创作的木刻版画插图,以及16世纪其它版画家丢勒等人的作品,此外还有少量蚀刻和雕刻版画插图。 
东京: 
表演者北斎 - 驰名江户、名古屋 
地点:墨田北斋美术馆 
展期:2017年9月9日 - 10月22日 

 

        本展着眼于葛饰北斋这一“表演者”的性格侧面,通过关于日本当时娱乐与祭典活动的史料、《北斋漫画》全本等,介绍他为江户、名古屋两座城市带来的热闹和活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