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金石的低吟浅唱 ——西安访碑游学散记

2017-09-04 16:49:34 来源: 点击:
·孙桂林·
 
        初秋的古都西安暑气尚未退尽,一群热情高涨的书法人就来到这里,参加了由书法报•书法艺术网组织的“取经•访碑游学书法采风活动”。
 
        这次活动,我们先后到西安、宝鸡、耀县、黄陵、礼泉等地,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碑石、青铜器就行了实地考察。我们有幸聆听了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教授、杨锁强教授所作的有关金石文化的专题书法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全程陪同实地指导。在祭奠黄帝陵时,部分参访者现场作书捐赠书法作品,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其间,主办方还请来当地著名书法家现场示范,与参访者互动,切磋书法技艺。短短五天时间,每位参访者大有不虚此行的感慨。
 
        书法人到西安,第一站理所当然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据介绍,这里现有馆藏文物达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34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也藏于此。
 
        在这里,我们观摩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肚痛帖》、柳公权《玄秘塔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名碑一一展现在眼前。我曾临习过的《曹全碑》、《智永千字文碑》、《怀素千字文》、《张旭断千字文》等碑石竟然也静静地矗立在展室内,这让我惊喜不已。
 
        我们仔细地听倪教授的讲解,围着这些名碑认真地观摩,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地方。
 
        西安碑林博物馆共有12个展室,由于收藏的碑石量大,许多名碑大多挤在一间面积不大的屋子里,碑与碑前后左右紧挨着,人流集中时,人与碑都挤在一块了。讲解员如数家珍,参观者睁大眼睛观看,名碑前争相留影纪念。在这样一个现场,即使你不懂书法,你也能深切地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体会到什么叫传统文化的温度。
 
        我玩摄影多年,走过不少名山大川,拍过不少照片,但自己在景点留影的照片却相当少。快要离开碑林博物馆时,我忍不住又回到存放着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怀素、张旭名碑的第二展室,趁着人流稀少的间隙,请人代劳,恭敬地在这些碑前合影,以表达我对古代书法大师的崇高敬意。
 

作者在西安碑林怀素千字文碑刻前的留影。
 
        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我们这次访学活动另一个重要目的地。
 
        宝鸡古称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指的就是这里。宝鸡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众多出土的青铜器中,以陕西宝鸡出土的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最为著名。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被发现,有数万件青铜器从这里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青铜器博物院里陈列的鼎器及铭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目前中国最大、也是中国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
 
        来到青铜器博物院,我感到十分惊喜。对于青铜器我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一下子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看到这么多著名的青铜器,着实让人惊叹不已,大有喝惯了下游的浑浊河水,突然来到源头,品尝到源头之水,那种甘冽清澈的感觉实在是爽快。
 
        对于金文,常人所了解的是社会上流行的散氏盘、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一些名帖。来到宝鸡后,才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我看到许多鼎器上都刻有的铭文,大到政治谋划、征战杀伐,小到土地转让、婚嫁礼俗等方方面面。我思忖,如将这些金文全部拓出推向社会,单从临习书法的角度来看,我这下半辈子恐怕是临不完的。面对这众多的金文,不免让人生出“非人磨墨而墨磨人”的感叹。
 
        中国古人创造的文字及其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些灿烂辉煌的书法艺术,似灯塔似火炬,照亮了华夏儿女前行的方向,是华夏文明延续到今天的重要载体。作为龙的传人,理应继承这一传统,并且使其发扬光大。
 
        在柳公权的故乡陕西耀县,我听说,耀县好多年前就规定,每个中小学生都要临习柳公权的字,这让我很感动。同时,我也深信,出过书法大家的耀县后生,有柳公权的文化基因,有当地政府的助推,有全民的情感投入,虽不能人人成为柳公权,但实现写好一手毛笔字的愿景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从药王山眺望耀县县城。这片土地诞生过一位书法大家柳公权。
 
2017年8月31日写于上海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