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琵琶女,更加风情万种

2017-08-04 10:07:16 来源:网络 点击: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大部分人都能随口念出《琵琶行》中的一两句。这个故事里不仅塑造了深入人心的琵琶女形象,更有着作者抱负与思想的表达,所以历来被人们所喜爱。诗人学者着重于作者思想的研究,而书画家的笔下,则更多是偏重于琵琶女形象或环境的表达。

           在人们不断的演绎,改写的过程中,《琵琶行》诗歌及其故事便逐渐演化为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也就具有了非比寻常的文化意义。最早以《琵琶行》为题材的绘画当属张渥的《琵琶仕女图》。而及至明清,诗意画就已经非常兴盛,《琵琶行》画作也由此开始萌芽、产生和发展。

▲明 郭诩 《琵琶行图》

纵154厘米,横46.6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上方是作者自己书写的行草书《琵琶行》全诗,画中没有背景,仅画诗人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有所呼应,笔法流畅,用意精道。突出表现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题,给观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明 吴伟《琵琶美人图》

纵124.5厘米,横61.2厘米

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画中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白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人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明 文徵明《琵琶行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唐寅《琵琶行》

绢本设色 册页 32x42.5cm

大都会博物馆

          这件作品的大部分描绘的都是”浔阳江头“的风景,人物虽然人数较多,但都偏于画面下方和右下方,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还是能看到主角。画上题诗”浔阳未必是天涯,两岸风清芦荻花;谁是舟中白司马,满江月明听琵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感并没有在诗中体现,画面中宁静多于伤感。

▲明 仇英《琵琶行》

册页 绢本设色 41.1x33.8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冷枚《琵琶仕女图》

▲刘旦宅《琵琶仕女图》 1980年作

▲林风眠《琵琶仕女》

▲金大钧《琵琶行》

▲梅凯《琵琶行》

▲颜梅华《琵琶行》诗意图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