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鲁的两封信
贾平凹说:“在陕西,有两个人会长久,那就是石鲁和路遥。”
最初知道石鲁先生是看了他的一本画集,“野、怪、乱、黑”的绘画风格尤如威力巨大的“热带风暴”,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器官,给我以巨大的震撼,我的第一感觉是,石鲁先生的画是对传统中国画的挑战。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石鲁先生,并企望能收集到石鲁先生的书画真迹。
石鲁先生的手札,试录如下:
其一
文学编辑同志:
来函同意。兹将我的简历说明如下:我是一九一九年生于四川,一九三九年参加革命。一九四零年在红区延安学习,后来从事美术创作组织和教学活动,曾主编陕北《群众画报》和任西北画报社社长,现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创作有版画和中国画。
以上简历是参照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目录上的画家简介抄寄你们的,请对正刊用。即具顺致
撰安
石鲁于西安七月一日
其二
候生恺原系西安美术家协会创作展览室所招收的半工半读学徒(按规定为徒工制)特此证明,本人工作已有四年。
石鲁(原美协负责人)
石鲁先生的这两通手札,一通是写自己的,另一通则是为别人写的,从字体的演变看,年代跨度较大,但两通手札的内容朴素无华,表里如一。
著名评论家、画家、《中国美术》主编徐恩存先生看了石鲁先生的手札后题跋:
徐恩存先生题跋
偶见石鲁先生手札,见其谨严方正一面与其刚正不阿为浑然一体也,人品学品俱佳且忍辱负重者今有几人,我谓唯石鲁先生是也,手札见心明性乃实证凿凿不容存疑。
戊子年春 徐恩存
石鲁,1919-1982,四川仁寿人,原名冯亚衡。因敬慕清代画家石涛和现代作家鲁迅,而把自己的号称为“石鲁”。20岁时,石鲁先生便投身革命,21岁到达延安开始从事美术创作,革命圣地、黄土高原、陕北风情给了他灵感和素材,使他创作出了《打倒封建》等一批版画和《侦察》等国画。
1949年后,石鲁先生到美协西安分会工作,提出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原则,1959年,石鲁在北京创作了巨幅国画《转战陕北》,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石鲁 转战陝北 纸本水墨设色 238×216cm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9年后与石鲁先生同在西安定居的赵望云先生不断深入生活,研究中国画笔墨,创作出了《拓荒者》、《疲劳》等一批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国画。1961年10月,陕西美协的画家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在北京等地进行了一次名为“国画习作展”的巡回展览,6位画家以表现黄土高原质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淳朴、勤劳陕北人形象的人物画,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在中国画坛引起了巨大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后经黄胄、刘文西、王西京等一大批画家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成为与海上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京津画派齐名的中国五大画派之一,这其中石鲁先生功不可灭。
石鲁 剪羊毛 67×56.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50年
如果说赵望云先生是长安画派的奠基者,那么石鲁先生则是长安画派的灵魂。是石鲁先生开创了以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表现重大历史主题的新格局,也是石鲁先生用传统绘画的技法开创了“黄土高原原皴法”,用以表现西北独特的风土人情,从而也开拓了中国画的一个新的水墨领域,石鲁认为:“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他的《南泥湾途中》、《东方欲晓》、《峨嵋积雪》等画作与他悲怆的名字一起成为不朽,也使石鲁先生成为中国画的巨匠,还被世人称为:“中国的梵高”。
石鲁 杈麦人 140×69.7cm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石鲁先生虽以画名世,但其书法也同样引人注目。石鲁的书法之源是颜体和魏碑,厚重是其基本风格,而先生“瘦金体”书法所表现出的刚硬和浪漫则彰显了画家书法的特征,这些特点也在这两通手札中体现得较为突出。“我文写我心,我书抒我情”正是石鲁先生借书法表达心声的真实写照。
石鲁 山区修梯田 纸本水墨设色 245×108.5cm 1958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上图中通过技术手段将多出的印章去除,但原作中依然存有。)
石鲁先生的一生可谓悲欣交集。青年投身革命;中年创立画派;晚年重病缠身却成就大师般辉煌,百年之后其书画成为收藏界追捧的珍品,他的作品不断为世人所认可,中国美术界也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在中国公选的13名现代国画大师中,石鲁与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吴昌硕、林风眠、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蒋兆和、刘海粟、黄胄共同分享了这一殊荣。而他的人生磨砺则给后人留下了关于人格精神和学品风范的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