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书法有日课而华师大这些学生居然坚持用毛笔记日记
2017-07-11 10:34:12 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
2017年5月曾刊发《书法硕士得补中国文化的“钙”,因为书法教育欠债太多了》,报道了华师大“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三年来在书法教育教学上的改革与探索,也引发了对当下中国书法教育应注重中国文化学养的反思。
一个颇有创意的举动是,华师大研究所书法专业硕士生目前已形成了全国高校中的一个独有的特点——记日记用毛笔记。
“古人学书法有日课,而日记就相当于我们的日课。”华东师大艺术研究所副教授、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生导师张索说,学业结束后,通过数量巨大的日记,可以生动而清晰地反映这个学生三年的学习心路历程与思考。“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节选部分学生日记予以刊发,一窥这些华师大学生的笔墨与文化修养。
2016.11.3 丙申十月初四,于上博青铜部做赵叔儒篆刻著录 编辑工作,午后,孙慰祖先生来,并询问余实习情况, 酉刻,下班之际,余以印屏求教与孙先生,孙先生给于 鼓励与建议,建议:边款文字不宜太大,小些更加文 气些,且边款刻制位置不宜太低,并从手机中翻得其 近作(玉印风格)与余讲解,提到:“玉印不仅要形似, 更需神似”余深以为然也。
2016.11.17
丙申十月十八,周五,上博实习日,孔品屏老师担心余做藏 品信息登记过于乏味,特意从孙慰祖老师办公室找来《汉书》,且 嘱余做西汉地方志的郡国归属列表。作毕,始知汉印内容之原由。 酉刻,张索老师来上博视察实习情况,并合影留念。
2016.11.18
丙申十月十九,为应故乡鄱阳籍中青年书法篆刻家艺术邀请 展之約,制肖像印、玉印印屏各一,作行书、隶书对联各一,其中 隶书对联取大开通体式,又掺以汉玉印的曲直变化,同时弱化燕尾 的装饰意味,另取旧作行草条幅以充数。
2016.11.19
丙申十月二十,辰刻起,过吴杰老师处补习日语,未刻归来, 自题宽庐肖像印存,酉刻,子闻兄携螃蟹来宿舍邀陈名兄一同享用, 谈未来与理想,亥刻离去,子时临八大信札数件,并以八大笔意书 对联一幅。
2016.11.20
丙申十月二十一,上博实习日,抄录冒广生先生 1961 年捐赠 篆刻藏品信息登记表,未刻,孔品屏老师拿来《二金蝶堂印谱》原 拓嘱余将其扫描,并翻阅学习,该印谱共 8 册,拓制精细,气脉鲜活。 平时所见印刷印谱与此气息相差甚远矣!
2016.11.22
丙申十月二十三,周三(上博实习日),李柏华老师嘱我搬 运汉代熹平石经残石去影棚拍照,并将其运回库房,据李老师所言, 上博汉碑甚少,以墓志居多,其中收录最早的墓志为 《晋故处士黄府君墓志表》,并以该墓志原拓相示之, 拓片制作精细,字口如新,风格与《爨宝子碑》极其 相近,仿佛看到未经剥蚀的《爨宝子碑》,神采奕奕, 得此一观三生有幸。
2016.12.2
丙申十一月初四,孔品屏老师日本归来,与紫薇 女兄一同过上博办理实习结束相关事宜,孔品屏老师 问及将来作何打算,余以诚相告,孔师谈其近年篆刻 研究方向以及关于画押印与石料印章等。将往握别, 葛亮老师以小林斗盦篆刻纪念品相赠,并合影留念。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李大旺 于上海博物馆实习日记选摘)
元月二十一日下杭州西泠印社,午間張公賜宴 樓外樓,問余與陸兄李兄三人曰,飯罷欲往汝等母校 一遊,不知難為情否?對曰,學有所成,譬如衣錦還 鄉,何難之有。眾大笑之,以尚窮也,故有感焉。
漱石先生秉燭遊,錦衣公子不知愁。晝行旋覺夢中夢,按舞仍歌樓外樓。樵客已迷人換世,託身元系壑藏舟。當年只道花枝好,誓不更歸到白頭。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蔡玮恒日记
2015.3.28 周五 阴
这些天基本在教室刻印、写字,刻了几方仿作。 我的鸟虫印还没入门,接下来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准备刻一批工稳印投投展览。
今天研究生面试,罗宁跟其他几位同学顺利考入, 晚上跟张老师一起吃宵夜,张老师讲了一些做人和做 学问的道理:
做人一定要低调、谦虚、谨慎。我自己感觉容易骄傲自大,而且比较心浮气躁,待人接物方面容易以 自我为中心,没有张老师所说“锯末”的心态。“律 己恕人”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 我还是会起心动念,做事情也不够牢靠,火候未到,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李默日记
2015.10.29
今日,著名书法家,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沈培方 老师给我们讲解米芾论书:得笔、得时、得气。课后 沈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早年的临书手卷。顾廷龙先生 为其题引首,启功先生,谢稚柳先生做跋。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陆传福日记
2016.05.28.晴
今天是七天考察的最后一天,行程安排是早上八 点出发去徐州,因太爱泰山经石峪,不忍留遗憾,故 擅自行动。于早上四点起床,四点半出发,五点到达 泰山红门开始登山,经过万仙楼、斗母宫,半小时后 到达经石峪。独自一人,撑着雨伞,拿着雨衣,在经 石峪正面、四周看了一个小时,六点半离开经石峪下山, 七点十分赶回客栈吃早餐、集合、出发。上午十点左右 到达徐州,经紫薇家人接待参观了徐州汉文化景区内 的竹林寺、兵马俑博物馆、楚王陵墓、徐州博物馆等地。 师生十一人乘下午六点四十火车于九点半左右回到上 海,考察全部行程圆满结束。
如此考察之旅,一生能有几遭乎,且行且珍惜; 感慨颇多,略记至此,感恩感恩 !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4 级研究生 段慧强日记
2016.3.10
张师授课,点评吾等摹印作业。摹印一事可谓难 矣,屏息之,静坐之,心细之,详观之...摹印方毕, 吾等长呼短叹,眼花脖酸,然未见一人放弃,抬头转脖, 继续勾摹。
今为妍辰兄刊印一枚,得张师赞扬,并嘱余边款 中可记叙一二,吾心乐之,亦试之。
附边款:
乙未孟秋,负笈海上,良师光华,益友如林,遇 之见之,三生有幸。九人一室,同窗者为:永嘉建胜, 东瓯妍辰,金陵步雪,婺源大庆,古宋耕硕,平陵念晨, 淄博砚评、罗宁,古邺亚晴。
近日习印,为辰兄作。东瓯妍辰者,聪颖外发, 贤明内映者也。汉印缪篆,余慕而效之,似得仿佛。 妍辰女兄正望是幸。丙申孟春亚晴刊石。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5 级研究生 刘亚晴日记
2017.1.25
今日与程远兄一同前往王义平老师的家中拜早年,参 观了王老师一年积攒下来的佳作。打开画卷的时候,一股 清气扑面而来,王老师擅长画花鸟,所画的花鸟不但有姿 态而且气息十足,仿佛身临其境。这正是当下画家所缺少的, 常常故作深沉,实则啥都没有,让人无言。王老师常常教 育我说,画画首先要有气息格调,在这一点上面与张索老 师的看法是一致的,可见高手之间的思维差别不大,其次 才是用笔的功夫,造型的变化等等,让我收获良多。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5 级研究生 陈王庆日记
乙未十月廿七
一日无课,裁杭州用过老元书纸临《雁塔圣教序》。 近日用纸过熟,纸质又薄,效果不如意。今日用纸还 算满意,书两张四尺三开。张老师赠新书《汉字之美》 日历于诸同学,又每人赠一苹果。下午打网球,读《南 华录》,张老师下午特意问日记之事,言其更重于书法。
丙申八月廿三
换新笔。早临黄庭坚尺牍数札,注意其中轴线之 错落及字大小粗细变化。下午至上海图书馆为钱老师拍 照两百余张。晚回寝室,在楼下自习室读书,环境不错。 字如算子,难改也。
丙申十月初十
公历十一月八日是方介堪太夫子诞辰一百十五周年。张老师命 我与李默兄参加讲座,我讲《方介堪先生在上海滩——方介堪年谱 与新发现史料》,李默兄讲《新海派篆刻的开拓者方去疾——漫谈 方去疾年谱初编》,妍辰女兄亦在。今晚已回沪,宋李军兄索作品 一张,由王庆兄代作。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5 级研究生 罗宁日记选摘
2016.10.18 晴
午后,索师讲授篆刻,携其珍藏秦汉十枚张姓铜 制私印与众学棣赏玩。小印古朴厚重,不乏精美,金 石古味满目盎然。又围坐相谈好古之事与好古之益, 陈年旧闻娓娓流于窗下杯盏之间,风尘往事多慨而叹。
日落时,索师引诸生去观“故乡明月”——思奎 堂藏东乡历代先贤书画展。不巧,因故提前撤展,未 能成行。返归,经丽娃小亭,观“徐界坟地”刻石。 一路与诸师友闲步师大校园,闻香折桂,言书论道, 谈笑风生,不亦快哉。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6 级研究生 高榕日记
2016.11.5 晴
今天有幸听到了金鉴才老师的讲座,在金老师幽 默的,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让我们对书家之所以成为 书家有了一定的认识。金老师说书家有“四重”—— 重品格、重修养、重基础、重个性。我们要把书法当 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静下心来多读些书,多写些 字。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 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金老师强调我们临帖一定要取法乎上,要学习经典,并且反复体味经典, 用心去感受经典。学而后用,希望自己在临摹中体悟, 在创作中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书法篆刻专业 2016 级研究生 潘思斯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