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书法界失落最多的是风骨情操

2017-07-10 09:35:09 来源:杭州网 点击:

 

         书法家李刚田近日说,作为一个书法家,以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从而深化艺术创作思想,增强艺术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他觉得写什么固然重要,但只是具体的、形式的还不够,本质上是要提倡书法家做一个文化人,也就是过去所说的“读书人”。传统文人有两种内涵,一是指其学识胸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学而思、思而学;二是指其风骨情操,这一点最重要,也是当下书法界失落最多、亟待唤回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今只剩下了“艺”,这是最值得反思的。

         对“凡人义举”精神价值的赞扬

        上月,故宫博物院专门在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办“何刚同志追思会”,向这位为中国文博事业做出贡献的捐赠者表达深切悼念。“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何刚先生不仅是一名饱经沧桑、性格刚强的普通农民工,更是一位深明大义,既有觉悟又有感情的文物保护者和捐赠者。”追思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感慨地说。在他看来,召开这样一次追思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思故人旧事,更多是对何刚身上所呈现出的这种“凡人义举”精神价值的赞扬,以唤起更多的社会民众关注国家文物保护。

       “南宋北宋”与“难送白送”

       吴昌硕故里某资深书法爱好者,有一句谐音的俏皮话,自嘲习艺之路要经历“南宋、北宋和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南宋”者,“难送”也,指作品送人也难,或自己觉得拿不出手,或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北宋”者,“白送”也,作品送出去有人乐于接受,甚至不乏索讨者,但都是无偿赠送或“友情出演”,近于“学雷锋,做好事”也。“元明清”则是“用多少元人民币来请”之谐音和节略。呵呵,到了这一阶段,作者才算有“身价”,作品才有市场价值。

     “捡大漏”还得靠知识积累

         今春,拍卖所呈现的两则拍场“捡漏”事例让藏友津津乐道。第一则说的是,一位买家在去年的西泠秋拍中以1.8万元低价购入的清代闲章,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被人以380万元竞得。另一则发生在国际市场,一件原本在朋友圈里销售8万元无人问津的4厘米高的古玉,在香港邦瀚斯拍卖出了290万元的天价。这两则堪称经典的捡漏事例,给出了两点启示:首先,对于一些艺术品而言,其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已然远远超越了其本身的材质价值。其次,当今艺术品市场仍然有大漏存在,尤其在众多专家、行家汇集的拍卖市场捡漏,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还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浓厚的探知欲望。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