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最全作品欣赏 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是天价

2017-07-04 10:22:05 来源:新浪收藏 点击:
 

 

张大千与夫人徐雯波
张大千与夫人徐雯波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   《罗浮山夕照》
张大千   《罗浮山夕照》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 山水四屏 1931年作
张大千 山水四屏 1931年作

  一、张大千——山水画

  张大千青绿山水画中,大多画的是中国的名山,例如巫山、峨眉山、庐山、黄山等等。张大千青绿山水画用的主要颜料就是青绿色,将山景的苍翠欲滴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同与古画中的山水画。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秋江野鹜图
秋江野鹜图

 
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

 
雪江归櫂图
雪江归櫂图

 
观瀑图
观瀑图

 
云巖图
云巖图

 
白云隱居
白云隱居

 
漁村夕照
漁村夕照

 
秋江独钓
秋江独钓

 
山巔閒话
山巔閒话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晴霭仙阁
晴霭仙阁

 

 

  二、张大千——仕女图   

  张大千不仅山水画笔酣墨畅、恣肆淋漓,花鸟画鲜活灵动、形神毕肖,仕女画也细致之极。著名画家于非闇曾说:“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身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

张大千 荷花屏风美女 1966年
张大千 荷花屏风美女 1966年

 
张大千 仕女 四屏
张大千 仕女 四屏

 
张大千 双美图 1944年
张大千 双美图 1944年

 
张大千 鱼篮大土像 1944年
张大千 鱼篮大土像 1944年

 
张大千 三美图  1930年
张大千 三美图  1930年

 
张大千 弄玉吹箫图  1934年
张大千 弄玉吹箫图  1934年

 
张大千 调鹦图  1934年
张大千 调鹦图  1934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38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38年

 
张大千 仿钱选仕女图  1939年
张大千 仿钱选仕女图  1939年

 
张大千 纨扇仕女  1939年
张大千 纨扇仕女  1939年

 
张大千 观音  1940年
张大千 观音  1940年

 
张大千 柳荫仕女  1941年
张大千 柳荫仕女  1941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43年
张大千 执扇仕女  1943年

 
张大千 唐妆仕女图  1944年
张大千 唐妆仕女图  1944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芭蕉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蕉荫仕女  1945年

 
张大千 天女散花 1935年
张大千 天女散花 1935年

 
张大千 蕃女掣庞图  1946年
张大千 蕃女掣庞图  1946年

 
张大千 凤冠执扇仕女图  1947年
张大千 凤冠执扇仕女图  1947年

 
张大千 印度仕女  1950年
张大千 印度仕女  1950年

 
张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
张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

 
张大千 拈花仕女图  1954年
张大千 拈花仕女图  1954年

 
张大千 孽海花  1956年
张大千 孽海花  1956年

 
张大千 仕女图  1975年
张大千 仕女图 1975年

  三、张大千——花鸟画

  张大千的花鸟画,刻意扬弃清末明初那种狂狷不羁的超逸风气,宁愿在优雅中求清逸,既不失院体的工整凝练,又有粗笔写意的画风。“含蓄的笔势,绝弃风华,温静的墨意,精炼于骨,淡雅而质朴”,展现出凝气聚古的典雅特色。


 

 

 

 

 

 

 

 

 

 

 

 

 

 

 

 

 

 

 

 

 

  四、张大千——人物国画

  张大千喜好以高士为题材作画,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无论是早年的俊逸秀美、中年的精工富丽,还是晚年的沉郁朴拙,都令人感慨其人物画创作兼具古今的眼界、深厚扎实的传统基础,折服于其笔下人物清丽雅逸的名士风度。

柳荫清弈
柳荫清弈

 
坡仙笠屐图
坡仙笠屐图

 
秋山高士图
秋山高士图

 
省斋读画记
省斋读画记

 
松间高士
松间高士

 
天问
天问

 
桐荫高士
桐荫高士

 
王羲之调鹅图
王羲之调鹅图

 
文会图
文会图

 
西园雅集图
西园雅集图

 
桃园夜宴
桃园夜宴

 
1934年作 松荫高士
1934年作 松荫高士

 
1936年作 倚松高士图
1936年作 倚松高士图

 
1937年作 松下高士
1937年作 松下高士

 
1938年作 东坡行吟图
1938年作 东坡行吟图

 
1939年作 竹溪六逸图
1939年作 竹溪六逸图

 
1940年作 高仕图
1940年作 高仕图

 
1940年作 荒江丛篠
1940年作 荒江丛篠

 
1940年作 松下二老图
1940年作 松下二老图

 
1941年作 策杖行吟图
1941年作 策杖行吟图

 
1944年作 山水人物
1944年作 山水人物

 
1944年作 停琴听阮图
1944年作 停琴听阮图

 
1945年作 浣溪行吟图
1945年作 浣溪行吟图

 
1945年作 李杜索句图
1945年作 李杜索句图

 
1946年作 东坡闲步图
1946年作 东坡闲步图

 
1946年作 三老图
1946年作 三老图

 
1946年作 赏梅图
1946年作 赏梅图

 
1946年作 煮茶图
1946年作 煮茶图

 
1947年作 杜少陵觅句图
1947年作 杜少陵觅句图

 
1947年作 蟠松高士
1947年作 蟠松高士

 
1949年作 觅句图
1949年作 觅句图

 
1952年作 醉舞图
1952年作 醉舞图

 
仿赵松雪换鹅图
仿赵松雪换鹅图

 
抚琴图
抚琴图

 
蕉荫遣暑图
蕉荫遣暑图

 
李杜联吟图
李杜联吟图

 
柳岸觅句图
柳岸觅句图

 
柳下高士图
柳下高士图

  五、张大千——泼墨山水画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山水 四屏
山水 四屏

 
招隱图
招隱图

 
招隱图局部
招隱图局部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长江万里图
长江万里图

 
爱痕湖
爱痕湖

 

 

 

 

 

 

 

 

 

 

 

 

 

 

  六、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1941年5月,张大千携三夫人杨宛君(后二夫人黄凝素加入)、儿子张心智、侄儿张彼得、学生肖建初和刘力上及几个裱工,后又聘请藏画家索南丹巴的四个弟子等赴敦煌考察研究石窟壁画,面壁两年七个月,临摹了自十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两夏、元等历朝历代的壁画作品达276幅,敦煌石窟艺术从此走向世界,也为其以后的绘画创作,尤其是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唐画乐舞天人
唐画乐舞天人

 
宋初 伎乐菩萨像
宋初 伎乐菩萨像

 
宋画 伎乐菩萨像2
宋画 伎乐菩萨像2

 
盛唐地藏王菩萨像
盛唐地藏王菩萨像

 
晚唐 璎珞大士像
晚唐 璎珞大士像

 
张大千 莫高窟唐人菩萨像
张大千 莫高窟唐人菩萨像

 
张大千 南无观世音菩萨
张大千 南无观世音菩萨

 
张大千 佛像图
张大千 佛像图

 
张大千 仙女散花
张大千 仙女散花

 
张大千 临敦煌莫高窟唐人观世音造像
张大千 临敦煌莫高窟唐人观世音造像

 
张大千 散花女  1938年
张大千 散花女  1938年

 
张大千 龙女礼佛图  1941年
张大千 龙女礼佛图  1941年

 
唐画飞天一身
唐画飞天一身

 
晚唐第一五二窟 十一面观音像
晚唐第一五二窟 十一面观音像

 
唐画 供养天人
唐画 供养天人

 
密积金刚
密积金刚

 
晚唐 天童像
晚唐 天童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