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结合的书法大师 教王国维写书
浙江省博物馆正在进行着一场《馆藏明清书法精品展》(7月2日结束),其中有一幅康有为的书法引起了我的兴趣——

从内容看,这是康南海的一首自作诗,祝贺“寐叟四兄”与李夫人的50年金婚大庆。
康有为提到的寐叟四兄,正是大名鼎鼎的沈寐叟。沈寐叟与夫人的金婚纪念,是在1922年的阴历六月初,也就是现在这个时节。那年七月,沈寐叟大病;十月,撒手人寰。

寐叟是晚号,他的大名叫沈曾植,1850年生于浙江嘉兴,比康有为大8岁。
沈寐叟学贯中西,在晚清民国,被誉为中国大儒。什么天文地理,经史子集,外加音律书画,你听说过的,他都懂,你没听说过的,他也会。


沈寐叟生在晚清,走的是正常的学而优则仕之路,他那么大学问,除了天赋以外,就是善于学习。
他不仅读书期间学习刻苦,工作以后更是把学习“常态化”——在刑部工作,通读古今律法;在外交部工作,为跟俄罗斯打交道,把辽金元史读了个底朝天……


沈寐叟31岁那年,结识了23岁的康有为,从此,康有为便视寐叟为带头大哥了。
公车上书后,保守派大怒,要收拾康有为。沈寐叟出招,你假装沉迷金石,就能骗过这些老东西。因为他喜欢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便让康有为来一部《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多有才,真的就写出来了。不过因为这事,康有为也爱说大话,有一回沈寐叟不高兴了,说,“你再读十年书跟我谈书法还差不多”!康有为立刻“惭而退”。
又过了几年,沈寐叟觉得时机成熟,便督促康有为加快变法;当康成了光绪帝的大红人,沈寐叟又送他一本《唐顺宗实录》,警告他切勿过激生变,康当即默然。
听大哥的,都对了。所以康有为这辈子没服过谁,就服沈寐叟。


沈寐叟不是那种光芒四射的天才,但他的学问如少林功夫,低调而扎实。 这种本事最让人敬佩。
沈寐叟善学到什么程度呢,四十来岁,伺候生病的母亲,几年后居然把医学也给整通了……
王国维比沈寐叟小27岁,当时已是著名学者,但遇到疑难,也常来登门求教。沈寐叟晚年定居上海,王国维还来请教,沈寐叟跟他聊着聊着,便说,我看某人写了本什么书不错,不过还不够细致,你如果给理一理,就是一本好书。王国维照办,真就整出了一本书……


沈寐叟晚年还有一段佳话,就是和小徒弟王蘧常的故事。
寐叟回乡,遇到毛遂自荐的小伙儿王蘧常,遂成忘年之交。王蘧常后来成为一代章草大家,除了自身的勤奋和天赋,正是得益于沈寐叟的指引。
沈寐叟的书法,是碑帖结合的一个范例。他早年学包世臣,学二爨,后来喜欢张裕钊,这种路径搁在一般人早就写“死”了——写爨的成爨体,写张裕钊的成南宫体,但沈寐叟能脱出来,完全是因为他学问太大,学通了,堵不住了……

沈寐叟的书法价值,在于他的探索与突破,至于本身写得好坏,反倒在其次。碑帖结合是沈寐叟的书法道路,当今和未来,书家若有大的作为,也必然要走这条路。
今天仍有书论家在“碑学帖学”地唠叨,他们真该回过头去,好好读读沈寐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