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夏至

2017-06-21 09:02:38 来源:晒书法 点击: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7世纪,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是极的意思。
 

        也就是说,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据说白天时长能达到16小时左右,故而有“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的说法。之后,白天逐渐变短,黑夜日趋漫长。

夏至到,鹿角解,

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礼记》

        在盛夏之际,夜晚逐渐褪去白日的暑热,我们便可开始备些茗茶,清洗茶具,且准备一套完整的香道工具。

        夏日品茶可谓是消夏的良方,一壶茗茶,一把摇扇,便会让你感到暑气全消,身心俱爽。

        品茶听琴时,焚一炉香,不但风雅,且能清净环境、定魄安魂,很容易使人心平而气和,进入安详状态。尤其以熏燃沉香为佳。

        而悠远、空灵、超逸的古琴曲与茶的沉稳、清雅正能呼应。喝一口茶,听古琴声在空气中流淌,午后篱笆下长长的影子纹丝不动,室内却帘动风起,心清体泰。

        在这样悠悠然的节气里,我们来欣赏一副蔡襄书法的尺牍。此贴正是与品茶相关。

        《思咏帖》亦名《在杭帖》、《通理帖》。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屯田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用笔虚灵生动,精妙雅妍。通篇虽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蕴含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及其游戏茗事的清韵,则真是呼之欲出,袅袅不绝。

        该帖是蔡襄于宋皇祐二年(1050)十一月自福建仙游出发,应朝廷之命,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职。途经杭州,约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继续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避逅钱塘的好友冯京(当世)留的一封手札。

        信中所载“唐侯”即唐询(彦猷),为福建路转运使。此帖据徐邦达先生考证认为:“是指有关茶的事情。唐氏曾官福建路转运使,宋代建安北苑是贡茶产制中心,可知时唐氏正在任上。”(《古书画过眼要录》)

        所谓“有关茶的事情”,也就是当时的斗茶活动。根据信中语气揣测,王白、游闰两人均为蔡襄、冯京和唐询所熟识。“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这条“战况”由唐报蔡,再由蔡达冯,这又说明他们都是斗茶圈中人。

        通过这条消息,我们不难透视到宋人斗茶的激烈程度,斗茶已成“一春之盛事”,而且这项活动已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出现了不少高手。蔡襄对此事的评语,虽只有“大可怪也”的寥寥四字,却形象地表达了王白作为一个斗茶的“常胜将军”,而失手于游闰,令一代茶艺权威大跌眼镜,并郑重其事地与好友通报,足以证明斗茶一艺在宋代士大夫生活的特殊地位。

        《思咏帖》尾后两行书:“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其中的“大饼”指当时建州北苑产制的贡茶“大龙团”;“青瓯”则当是浙江龙泉瓷碗。在这一茶友的礼尚往来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在茶具的使用上,时人除斗茶所必用的免毫盏外,日常品茶恐怕还是多取青瓷的。

        每个人的夏天都不一样,能有至交聚首,把茶话闲事,茶渐淡兴渐浓,于是继续加茶续水,于是继续清谈闲侃,不觉间日暮西下,繁星满天。好一个清凉世界,酷暑何惧?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