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独出一老莲

2017-05-23 15:18:23 来源: 点击:

陈洪绶的个性仿佛毕加索,

醇酒妇人是他的灵感来源。

 

毛奇龄《陈老莲别传》中写道:

“顾生平好妇人,非妇人在坐不饮;

夕寝非妇人不得寐。

有携夫人乞画,辄应去。”

更有甚时,

“及酒边召妓,辄自索笔墨,

虽小夫稚子,征索无弗应。”

 

他的作品荒诞而深情,充满怪趣味亦是真性情。

鲁迅先生对之极为推崇,

认为“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陈洪绶是一位画史上无法忽略的独特人物。

其绘画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影响了中国百年画坛。

“海派”著名画家任熊、任熏、任颐等人的画风

都是继承了他的传统;

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人物画,

就运用了陈画朴质有力的特征和水晕黯章的技法;

而白石老人的人物,

也吸收了陈老莲善于传神、夸张的手法;

国画大师谢稚柳

早年的书画艺术也受到陈洪绶的影响;

当代画家程十发

更把老莲的独到之处引入唯美艺术及民间艺术。  

 

陈洪绶 升庵簪花图轴 绢本设色 143.5×61.5cm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升庵簪花图轴 绢本设色 143.5cm*61.5cm故宫博物院藏

 

清圆细劲 疏旷散逸

清代张庚在《朝国画徵录》中论述:

“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公麟、子昂之妙。设色学吴生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三百年无此笔墨也。”

清代徐沁在《明画录》中也记述:

“洪绶长于人物,运毫圜转,一笔而成,类陆探微(晋代)。至绘经史事,状貌服饰,必与时代吻合,洵推能品。”

从中可看出陈洪绶人物画的至高境界。

 

陈洪绶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以此借古喻今,寄托情怀,所画的人物形象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衣纹细劲清圆,在“化”境中不断提炼。

衣纹的处理上富有装饰性,色调清雅,风格雄健,特别是精细夸张的手法所表现的山水作品,笔法苍老润洁,颇有古人遗意;

花鸟虫草,勾勒精细,色彩清丽,清轻兼备,用笔从方棱转向圆劲,曲尽生物之情趣,用简洁、洗练的线条和色彩,沉着、含蓄的表现手法表现飞蝶小鸟,游蜂蚱蜢,蕉叶花蕊,月季兰菊,笔墨酣畅淋漓而又疏旷散逸。  

 

陈洪绶 童子礼佛图轴 绢本设色 150×67.3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童子礼佛图轴 绢本设色 150cm*67.3cm 故宫博物院藏

 

炉火纯青 至臻化境  

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年时已出神入化,晚年更是炉火纯青,至臻化境。这时期的人物画更多地表现了世俗风情。

创作的《娴雅如意图》,描绘一文士倚于石几,细观一仕女穿针引线的婀娜姿态,石几上置文房四宝,所画人物形象饱满质朴,线条沉着劲练,勾勒精细,色调清雅,略异于其多为的夸张风格。他用精细工整的手法表现人物,人物衣纹的勾描圆润柔美,用线有金石味,在手掌的画法上亦不落常套,配合落笔重顿折多的石头轮廓及以侧笔、干墨的密集皴擦,体现了炉火纯青的笔墨造诣。

 

陈洪绶 《闲雅如意图》 立轴,绢本设色

陈洪绶 《闲雅如意图》 立轴,绢本设色

 

《雅集图》人物采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劲,笔墨奇纵,人物五官和面部用线准确、简练,并有抑扬顿挫之感,反映出陈洪绶极高超的造型功底及细腻入微的笔触把握力。

 

《雅集图》

《雅集图》

 

陈洪绶54岁作《博古叶子》四十八页,选用自春秋至秦17人、汉22人、晋唐9人,共48个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其主题是贫富与人格的交互关系;其表现的哲理融合了司马迁的史家客观思想和孔门儒家主观思想,借用内中极其丰富的人生百态,使他借以流露一生中无限的感慨。这是他去世的一年前的总结性作品,极尽造型用笔之妙。

 

博古叶子 陶朱公

博古叶子 陶朱公

 

博古叶子 武安侯

博古叶子 武安侯

 

博古叶子 董卓

博古叶子 董卓

 

纵观各家对陈洪绶作品的赞语,

常用于绘画方面的形容词是“古”“奇”“高”“仙”,

也就是说他可以上与古人为伍,

达到继承传统的最高功力,

而又能创新出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

同时赞“章侯书法遒逸”,

“撷古诸家之意而自成一体”

诗文“逸致,有真率之趣”。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绢本设色 183×9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绢本设色 183
cm*9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把对妇人的喜爱也带入了画中,

与以往传统仕女画相比,

他一改传统闺怨女性形象,

让画中女性从被人看的角色

转化为具有自主性的角色,

赋予她们自身的情思,

平等地、充满同情和赞美地表现她们的内心世界。

 

 

右侧女子长衣及地,宽袍大袖,头簪钗饰,

脸以“三白法”表现;

呈肥美状,秾丽丰满,

左手执折扇,右手插腰,

身佩香囊,一幅凌然不可冒犯之状。

线条细劲较均匀,多重转折与轻重变化,

有唐人之遗风,

恰如其分的表现出了人物的神采。

她似乎就是陈老莲本人的化身,

睥昵世间一切不平,显得高贵而典雅。

 

 

陈洪绶擅长的高士题材也是如此一改传统。

高士佛陀们都头大身小,

宽袍广袖,高古奇骇。

画风如此不同,总让人好奇万分。

这样的人设看久了,却觉得万分有趣,

越看越有味道,

眼睛甚至不舍得离开画面,

想要看出些更多的意味出来。

 

匡时2014春拍 陈洪绶《炼芝图》RMB13,800,000

匡时2014春拍 陈洪绶《炼芝图》RMB13,800,000

 

《炼芝图》

所绘内容是陈洪绶画作中常见的高士题材,

命为《炼芝图》,

其实颇有可以玩味之处

 

陈洪绶《炼芝图》 局部

陈洪绶《炼芝图》 局部

 

画中一老人头着纶巾,侧坐于蕉叶之上,

其前横卧一嶙峋怪石,以为几案。

石上横陈古琴,包以锦绣,

老人双肘支琴,而注意力并不在琴上,

而是双目远望,若有所思。

画面尤可称奇的地方,是在老人前方有一铜炉,

上煮桃花,一扇置于炉侧,

却无人持扇祝风,颇觉荒落而奇诡。

 

眼神若有所思,又仿佛空洞的发呆。

眼神若有所思,又仿佛空洞的发呆。

在老人身后,一童子持藤杖而立,

相貌清奇,器宇不凡,

这个童子微微低首,目光落在铜炉桃花之上,

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也有些不可索解的意态。

 

迷之煮桃花

迷之煮桃花

 

而此幅作品中,

置于铜炉之上并非灵芝,而是桃花。

在历来的记载和传说中,

桃实是作为长生永年的象征,桃花也不免沾了仙气,

《神农本草经》就说桃花“令人好颜色”。

可见在古人眼中,

桃花亦是驻颜永命的仙家之选了。

不过艺术家得世界总是独特而微妙,

用桃花替换了灵芝,用心不在焉代替了殷勤炼制,

就更多了几分荒诞和深情。

正如陈洪绶所言

“何事生多艰,春闲便看桃。

繁华如可爱,那得恨常销。”

 

陈洪绶画选

陈洪绶 梅石图轴 纸本墨笔 115.2×56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梅石图轴 纸本墨笔 115.2
cm*56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听琴图轴 绫本设色 112×49.5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听琴图轴 绫本设色 112
cm*49.5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杂画图 册 绢本设色 每开30.2×25.1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杂画图 册 绢本设色 每开30.2
cm*25.1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乞士图轴

陈洪绶 乞士图轴

 

陈洪绶 花石蝴蝶图 金笺设色 16.1×50.7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花石蝴蝶图 金笺设色 16.1
cm*50.7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水仙竹石图 扇页 金笺墨笔 16.5×52.2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水仙竹石图 扇页 金笺墨笔 16.5
cm*52.2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人物图 扇页 金笺墨笔 16.5×52.2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人物图 扇页 金笺墨笔 16.5
cm*52.2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秋江泛艇图 扇页 金笺设色 16.3×51.8cm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秋江泛艇图 扇页 金笺设色 16.3
cm*51.8cm 故宫博物院藏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