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的书写高度

2018-08-27 12:48:44 来源: 点击:
        毫无疑问,读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的书写高度。能从帖中学到古人的精髓,才能脱掉自己书写的俗气。


        老师在讲评作业的时候经常说:“读帖不深入”,那读帖到底读什么呢?开心小助手帮你分析一下,希望能为你排忧解难。

        对于读帖的要求,孙过庭说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黄庭坚则说:“张古人书于壁间朝夕观摩,令之入神......”这些古论对,但是很模糊,如同佛祖拈花微笑,只有迦叶心领神会一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这些抽象的东西,大多数人是需要知道切实可行的方法,然后指导自己实践的。

        所以,把“读帖读什么”,分成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在不懂笔法之前,读帖绝对是读不到的。这必须有“明师”引路方可入门。注意,这里的“明师”是明白理法的老师,而不是“有名头”的老师,这差别就大了。这年头到处都是“名人”,其实有真才实学的还真不多。

        关于师承的重要性,明代唐志契的《绘事微言》里有这样的论述: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然后乃不妨各成一家,甚而青出于蓝,未可知者。若非名家指点,须不惜重资,大积古今名画,朝夕探求,下笔乃能精妙过人。苟仅师庸流笔法,笔下定是庸俗,终不能超迈矣。

        如果能把形写得比较像,那说明你的型能力比较强,但是总觉得不是真的像,不明白究竟。学习之后才知道是用唐楷的笔法写行草,才开始懂得毛笔在写字的时候不仅仅是中锋,需要笔分八面,通过变换不同的面达到书写的连贯性,流畅性和艺术性。假设一直努力自学下去,可能会荒废半生,成为自鸣得意的江湖书法家。

        在读帖之前,老师会反复讲解和示范,先把思路正过来。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会把五指执笔法或者四指执笔法理解成必然,把唐楷的提按转腕中锋的技术理解成书法通用的技术。各种字体的笔法都有差别,不能僵化。

        就行草而言,我们要观察笔尖的位置,用笔的角度,用笔的方向,用笔的铺毫程度,用笔的收拢状态,用笔峰的不同面及笔的倚侧变化,用笔的提按,用笔的停留,速度,厚重,圆润,饱满,干涩,方圆。想象挥运之妙,然后还原动作。

        只有反复看老师展示,才能知道大概,在帖中读出来。

        对于几个重点的地方细讲一下:

1.用笔的速度。

        用笔须手腕清虚。虞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邪!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顿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干枯而露骨。终其悟也,粗而能锐,细而能状,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

----唐.虞世南《笔髓论》

        虞世南告诉我们:要化掉手上,肩上,腕上的僵劲,死力气,握笔轻灵空虚,就像我们拿筷子吃饭一样自然。不理解书意的人往往刻舟求剑,亦步亦趋,很慢的匀速行笔,难道这能叫书法吗?!运笔太过迟缓就没有“筋”了,过于迅疾就没有“骨”了。如果斜侧笔管,运笔会迟缓无力,写出来的字肉多骨少,竖笔直锋写出来的字干枯而露骨。如果悟得其中三昧,就可以做到笔画虽粗却能锋颖锐利,笔画虽细却能遒劲有力,长的时候不觉得它多余,短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不足。

        所以线质的圆润,弹挺,厚重和速度有直接关系。

        看如上二字,速度的快慢,缓急,停顿像音乐一样,富有节奏美。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

        意思是:没有领会运笔迟缓沉着的道理,就片面追求运笔的劲疾;运笔还不能迅速,却又仿效迟缓凝重。要知道,劲疾迅速的笔势,是表现超然物外的关键;迟留的笔势为了表达闲庭信步的意态。运笔能行能收,能快能慢,则众美汇集;若一味的缓慢则叫“淹留”,一味的疾速则成“油滑”。

2.用笔滞留点。

        通臂拳的师父说:拳出去之后要定住,停住,那才是功夫,如果接着就弹回来了,一点杀伤力都没有,是花拳绣腿。包括丹田之气沉下去之后也是要停一下,然后再到身体各处。通过打拳的修行,我体会到了字里面的停留。

        以“善”字为例,点画入笔速度快,起笔转弯的时候略驻笔,积聚力量,缓缓拉起,越来越快,到第二个点的时候又一驻笔停留.......依此类推,一般转弯和换面处都有这样一个小动作。

3.用笔的发力点和着力点。

        从帖上比较容易找到发力点和着力点,一般都是在笔画起始和结束转折的部位。

        但是像米芾就把它搞得很复杂,有的时候在起笔,有的时候在收笔,有的时候在中间,像这个“泛”字,最后一笔一波三折,连续发力,像打水漂一样。张瑞图也是改变着力点和发力点的位置,让字体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4.用笔的摆荡,换面和捻管。

        这两个字笔分八面很清晰,上下,左右,前后,提按。

        历代书论,都把运笔之法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以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在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重沉著。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则用抽,方则用契。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提笔如游丝袅空,顿笔如狮狻蹲地,妙处在方圆并用,不方不圆,亦方亦圆,或体方而用圆,或用方而体圆,或笔方而章法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二维码